牙周病統合照護 健保買單!

Mar 22, 9:01AM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

日前有民眾反應牙周病治療得自費;對此,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重申,牙醫自99年起推動「牙周病統合照護計畫」,牙周病治療都由健保買單,而且截至今年,已執行了10萬人次。

▲牙周病統合照護十萬人次 健保買單!(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陳彥廷醫師表示,牙周病統合照護計畫內容包含了全口齒齦下刮除、牙根整平等基本治療項目,在整個療程中,除了部份負擔與非健保支付項目外,不會再收取其他費用。

陳彥廷醫師指出,除非當牙醫師專業判斷為提高治療成效或癒後,需執行非健保支付的項目才會需要自費,例如牙周抗生素凝膠、牙周整形手術、骨粉、再生膜等,且會在事前與患者詳細說明自費項目與金額,並徵得患者的同意後才會施行。

根據統計,牙醫自99年起推動「牙周病統合照護計畫」,至今已執行10萬人次,經抽樣調查,接受牙周病治療後,不僅牙周囊袋深度大幅降低,病情獲得改善,就醫民眾自我口腔清潔照護的能力也大幅提升,牙菌斑指數自治療前64.14%降低至25.19%。

民眾要治療牙周病,可以至健保局或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網站,查詢居住地附近提供牙周病治療的院所及醫師,即可就近得到「牙周病統合照護計畫」服務。

資料來源: www.healthnews.com.tw/




消除頑固贅肉 溶脂需配合運動

Mar 22, 8:58AM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

夏天即將報到,在換上輕薄衣物和短裙短褲之前,為避免累積了一個冬天的脂肪原形畢露,許多愛美人士選擇侵入性較低的溶脂療程,解決「腰內肉」、「馬鞍肉」等局部頑固贅肉。但皮膚科醫師提醒,局部塑身不等於減重!接受療程後仍必須持續運動,否則不僅贅肉快速回復,也不利於療程後的脂肪代謝。

▲消除頑固贅肉 溶脂療程需配合運動(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馬偕紀念醫院皮膚科資深主治醫師蕭百芬表示,腹部、腰部及大腿外側是國人多餘脂肪堆積的三大地雷區。隨著天氣漸暖,最近美容中心針對腹部區塊的「腰內肉」及大腿外側的「馬鞍肉」雕塑療程詢問度大增。

蕭百芬指出,低侵入性的局部塑身療程分為標靶震波溶脂、冷凍溶脂及電波溶脂,以標靶震波溶脂為例,原理是藉由超音波傳導器,傳送聚焦式超音波到脂肪層中,打碎脂肪細胞的細胞膜,脂肪細胞中三酸甘油脂被分解後,運送到肝臟再由代謝自然排出,達到身材局部雕塑。

蕭百芬提醒,溶脂技術不等於減少體重或解決過度肥胖問題!溶脂是破壞脂肪細胞,而運動可使脂肪細胞體積縮小,兩相配合才能達到減重塑身的最佳效果,若沒有規律運動又不持續控制飲食,結束療程後贅肉很快就會回復。此外,因為分解後的脂肪細胞需靠代謝排出體外,運動可維持正常代謝,有利於頑固脂肪累積區塊加強雕塑。

至於不適合接受溶脂技術者,蕭百芬以標靶震波為例,小於18歲;懷孕、哺乳期或治療期間有懷孕計畫;配有心律節律器等電磁植入式醫療裝置;肝功能受損或指數異常;免疫系統損壞或發炎等狀況,都需先經醫師評估再決定是否接受療程。

資料來源: www.healthnews.com.tw/




糖尿病易有老年症候群

Mar 22, 8:57AM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

罹患糖尿病的原因很多,而且年紀越大,糖尿病罹患人口也越多;臨床醫師並發現,糖尿病人比沒有糖尿病者更易有老年症候群。因此,除了要及早預防之外,一旦發現有糖尿病,則是可到老年醫學科看診,做周全性評估,對症下藥。

▲糖尿病易有老年症候群 醫籲:及早預防(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門諾醫院老年醫學科主治醫師劉澤宗表示,糖尿病發生的原因有遺傳、肥胖、不當藥物使用、懷孕、營養失調或是過度壓力所造成;但是糖尿病的初期症狀大多不明顯,以致容易被忽視。

劉澤宗醫師表示,一旦罹患糖尿病勿驚慌,最重要的是接下來的保健方法要正確,如節制且均衡飲食、控制體重、適當運動、不過度疲勞,保持心情愉快、定期檢查血糖,有病盡早治療。

不過,劉澤宗醫師指出,罹患糖尿病會比其他健康者罹患其他疾病的機率高出許多,導致健康遭受更嚴重的危害;老人常有使用多種藥物、憂鬱、認知功能障礙、尿失禁、跌倒受傷、慢性疼痛等老年症候群,而糖尿病人要比無糖尿病者發生率更高。

所以,劉澤宗醫師建議,若是罹患糖尿病,可以到「老年醫學科」看診,而且門診並沒有一定的年齡限制,因為每個人老化情況有所不同,成人若已有常見的老年病症候群如高血壓、糖尿病、退化性關節炎等,皆可至老年醫學科諮詢與就醫;而當民眾有較深入的專科問題時便會轉診至其他各領域的專科醫師們做進一步的診治及諮商會診。

資料來源: www.healthnews.com.tw/




糖友吃不夠打胰島素 小心低血糖

Mar 22, 8:54AM

點評:攜帶糖果以備不時之需外,吃點甜的還能帶來好心情喔!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

糖尿病患每天注射胰島素或降血糖藥物,是為了避免讓血糖過高,但鮮少人注意,血糖過低也會造成無力、意識不清等症狀,嚴重甚至昏迷不醒,更容易因此發生意外。一些患者降血糖藥物服用過量,或是吃不夠、延誤進食就使用降血糖藥物或胰島素,恐引致低血糖症狀而不自知!

▲糖尿病患吃不夠打胰島素 小心低血糖!(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一名60歲女性糖尿病患,過年期間因時常覺得頭暈、肢體無力至急診就醫,抽血檢查血糖只有45 mg/dl。該女平常每天注射胰島素50單位,因忙於準備年貨,活動量增加卻常常沒吃正餐,而她持續每天固定注射50單位胰島素,導致低血糖症狀。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任葉啟昌表示,該女經血管注射葡萄糖液補充後,症狀已迅速改善,並先每天改打30單位胰島素,以後視糖化血色素再調整胰島素劑量。

葉啟昌指出,血糖小於70 mg/dl就稱為低血糖,發生低血糖的原因常見有飲食不足仍繼續使用降血糖藥物或胰島素、消耗太多熱量沒有適當補充,或延誤正常進食時間。緊急治療可食用含糖飲料或糖果餅乾,先緩解低血糖可能導致的意識不清,之後再補充正餐,以避免再有低血糖發生。

葉啟昌提醒,低血糖症狀多樣,常見頭暈、冒冷汗及肚子餓,也可能視力模糊、講話困難、行為異常、意識不清或併一側肢體無力(類似腦中風),嚴重則昏迷不醒。因此,低血糖症狀很容易發生意外,如開長途車程或遇塞車而延誤進食,低血糖導致車禍發生。葉啟昌呼籲,若從事爬山、騎自行車、長途開車等活動,糖尿病患者須自備糖果餅乾在身上,以備不時之需。

資料來源: www.healthnews.com.tw/




半年減32kg 控制飲食+結伴運動

Mar 22, 8:54AM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

一名30多歲的廚師林先生,因為工作時間長期不正常,導致飲食習慣混亂、天天吃宵夜和零食,168公分的他一度胖到109公斤,並出現心悸、頭暈等症狀,後發現罹患高血壓。為了健康下定決心減重,透過控制晚餐的熱量攝取、每天與同伴相約運動1小時,半年內健康減重32公斤,揮別小胖稱號。

▲男廚師半年減32公斤 控制飲食+結伴運動(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林先生自述,任職廚師工作已7-8年,以前食量大,工作時因為要試食物味道而多吃,更趁空班嚐遍便利商店零食,而長期晚下班情形讓他天天吃宵夜,直到發現高血壓才知道警覺。

開始減肥後,他除了戒掉零食、油炸及含糖飲料,起床習慣喝500c.c.溫開水,早、中餐仍維持正常飲食,晚餐以代餐取代,並每天抽出1小時與同伴進行快走、慢跑及重量訓練等運動。4個月減重25公斤後,血壓已回穩,而目前共減重32公斤,身體狀況良好。

營養師林賢茜表示,減重時,控制熱量攝取外更要注意均衡營養,補充足夠的優質蛋白,若蛋白質攝取不足,減重者容易疲倦、抵抗力減弱,反傷害健康。優質蛋白可從動物性(雞肉、蛋、魚類等)和植物性(豆腐、豆漿等豆製品)獲取,建議攝取量可以自己的公斤數乘以0.8至1公克為標準。

林賢茜提醒,以代餐取代晚餐的減重者,早餐、中餐可攝取600-700大卡熱量,而代餐加上用來搭配的牛奶或豆漿,通常為200-250大卡,整天累積熱量才不致於過低。另外,吃代餐建議可外加蘋果、芭樂等較具飽足感的水果或蔬菜,增加飽足感。

運動方面,林賢茜建議一星期5次,一次30分鐘,可採漸進式增加時間。若工作忙碌沒時間運動,上樓梯時可改搭電梯、停車停在離公司較遠處,增加短時間運動的時間,一天同樣需累積30分鐘。

資料來源: www.healthnews.com.tw/




懷孕女醫師工作超時 腳腫想辭職

Mar 22, 8:53AM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

一名優秀的小兒科女醫師想離開大醫院,離開她最愛的小兒科,原因是她懷孕了!在眾多壓力與忙碌工作下,她因破水,不得不住院安胎。對著前來探視的朋友,她哭著說,「我都在顧別人的小孩,那我自己肚子裡面的這個呢?」(圖片取自/資料庫)

▲懷孕女醫師久站值班 辛苦腳腫想辭職(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資深護理師「花花」最近撰寫了「未來,沒有兒科醫生」一書;她指出,長期以來,國內醫護人員勞動條件都太差,超時工作情況嚴重,尤其在屬於五大科的小兒科,人力不足的狀況又更慘烈。

她以好友女醫師為例,該名醫師一點都沒有要當媽媽的喜悅。她已經懷孕,挺著大肚子,但因待在人力不足的小兒科,仍需忙碌工作,常得徹夜不睡地照顧加護病房裡面的小病人。

洋水破了之後,她緊急住院安胎,面對好友的慰問,女醫師忍不住傷心的哭了。出院後,她繼續值班久站,照護小小病人,她難過地說,自己照顧別人家的小孩,那肚子裡面的孩子誰來照顧。

花花指出,曾經聽說一名外科女住院醫師在懷孕35周時,仍須長期站立開刀、值夜班、顧加護病房。開完刀後,下肢水腫,蹲不下去換鞋子。每天都哭著上班。

為了照顧許多掛著開心笑容的媽媽,醫護人員自己卻成了最不快樂、最不健康的媽媽。花花批評,對於女醫師及女護理師來說,台灣醫療環境與醫療制度相當不友善。

花花指出,國內護理人員的空缺率、離職率逐年上升,直接影響到醫療品質。各醫院的護理主管碰面的第一句話都是「你們缺多少人?關了多少床?」

一位醫師就開玩笑地說,自家醫院病房中最資深的護理師,執業「已經」達半年。在相關科系的護理單位,每個月都在送舊迎新。

花花強調,政府遲遲無法解決醫界人力不足與醫療缺口,若不設法改變醫界惡性循環,情況只會越來越嚴重,那未來,台灣真的可能沒有兒科醫生。

資料來源: www.healthnews.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unHu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