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there!
Here's the latest feed from ETtoday 健康新聞.

Add feeds@feed2email.net to your contact list to make sure you receive all your emails
Make sure to visit feed2email.net to get more feeds sent to your inbox.
To find out which feeds you are subscribed to, or to get further help, just reply to this email.


生菜香吉士沙拉 夏日美白料理

Aug 21, 8:45AM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夏天怎麼美白?營養師程涵宇提供一道利用豆芽菜、甜椒,以及香吉士,做成的高維生素C料理「生菜香吉士沙拉」。她說,每100公克的豆芽菜、甜椒,以及香吉士,分別含有的維生素C為183毫克、94毫克、92毫克,其維生素C含量在各類蔬果中位居前茅。

▲夏日美白料理 生菜香吉士沙拉(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夏天的日照充足,皮膚經過照射會使黑色素細胞活化,產生大量黑色素,造成皮膚變黑,另外,夏天的紫外線強烈,更會造成皮膚產生皺紋、老化等問題。程涵宇建議,多吃維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如水果及蔬菜,有助於皮膚美白。

程涵宇表示,維生素C可以抑制酪胺酸酶活性,減少黑色素的生成,包括芭樂、蕃茄、奇異果、香吉士,以及豆芽菜、甜椒等,維生素C含量都很高。但維生素C經過高溫烹調會流失,蔬菜類建議稍微川燙或做為生菜沙拉食用,不過,甜椒的殘留農藥率較高,最好使用4、50度的水沖洗。

另外,腰果含有亞麻油酸,可加速酪胺酸酶分解,抑制黑色素形成;黃豆、毛豆,以及豆製品,含有大豆異黃酮,可增加體內抗氧化酵素活性,防止紫外線造成皮膚老化。程涵宇提醒,民眾購買市售的無糖或半糖豆漿時,要注意營養標示是否含有大豆異黃酮。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




罹RA十年 生物製劑助女強人重生

Aug 21, 8:44AM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台中一名36歲的謝小姐,在26歲的青春年華就發現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簡稱RA),生活及工作都受到嚴重影響,直到使用T細胞生物製劑,才穩定控制並達標治療,現已不需吃藥,手指也看不出變形,最重要的是讓她回歸心愛的工作,日前更升遷成為高級主管。

▲罹RA十年 生物製劑助女強人重返職場(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魏正宗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自體免疫疾病,好發的族群為中老年人,與環境、遺傳有關,男女比約為1比9。曾有感染或免疫失調,亦可能導致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典型症狀為晨僵─起床後手部關節感到僵硬,持續30分鐘以上;之後演變為關節的痠、痛、紅腫等,好發部位為周邊關節,具對稱性,如雙手、雙腳。嚴重者的關節將變形,喪失功能,甚至需置換人工關節。併發症以心血管相關併發症為致死原因第一名。若治療得當,則存活率與一般人無異。

魏正宗說明,在急性期,控制疼痛與恢復功能是首要目標,傳統是使用消炎止痛藥或類固醇。免疫調節藥物除了傳統的口服用藥,現在新型的生物製劑,特點是免疫標靶療法針對特定的免疫分子作用,不會傷及其他細胞,更有效,副作用也較輕。

目前台灣的生物製劑分為抗腫瘤壞死因子、抗B細胞、抗T細胞、抗IL6等四大類,療效都相當優異。魏正宗舉例,像T細胞是免疫系統的總指揮,透過T細胞生物製劑控制總指揮,就可有效率的帶領整個免疫系統。由於機轉不同,T細胞生物製劑的感染率較低,特別適合中老年人等抵抗力較低的族群。而當合併乾燥症、血管炎或紅斑性狼瘡等共病的時候,使用T細胞生物製劑,全面的調整免疫現象可說是一舉兩得。

魏正宗特別提醒,許多患者都喜歡尋求偏方,建議在穩定期由合格的中醫師開中草藥,並確實告知中西醫師,才能讓醫師掌握病情。但有些促進免疫的中草藥就須格外小心,更不要過度進補,否則在急性期對病情可說是火上加油。另外,患者多有骨鬆,建議可多攝取維他命D跟鈣質,或補充綜合維他命與魚油。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




外食族小心! 長期便秘易長痔瘡

Aug 21, 8:43AM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俗話說「十人九痔」,可見痔瘡是很常見的疾病!尤其是現代人生活忙碌,三餐老是在外,而且飲食多西化,又不愛運動,致使腸胃功能大受影響;以中醫觀點來說,長期不良的飲食習慣及生活方式,容易導致體內濕熱、腸燥、脾虛、氣滯,進而造成糞便堆積,無法順暢排出而產生便秘,久而久之更形成痔瘡。

▲外食族注意! 長期便秘易長痔瘡(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痔瘡的產生和腸胃功能有很大的關係;食物進入胃部,會先經過大腸消化吸收,再慢慢蠕動,將食物殘渣往下擠壓到直腸,就會產生便意,若長時間飲食肥甘厚味、體質虛弱、氣血循環差,就容易產生便秘,進而形成痔瘡。翁廷淦藥師解釋,現代人攝取太多肉類,以及營養高、又容易消化的食物,造成食物殘渣少、糞便就少,當糞便長時間停留在腸道,就會變得又乾又硬,一旦發生便秘,民眾通常會過度利用腹部的力量,強迫糞便排出體外,導致氣血縱橫、經絡交錯,發生血液滯留、血逆肛門,而會形成一粒粒的血瘀就是痔瘡。

中醫將痔瘡分為四型,包括濕熱型、腸躁型、脾虛型,以及氣滯型。翁廷淦藥師表示,濕熱型及腸躁型,飲食習慣多肥甘厚味,導致腸道負擔加重,無法順暢排出或排不乾淨,進而誘發痔瘡;脾虛型好發於中老年人、體弱者,通常無力排便;氣滯型則是不愛運動,容易產生血瘀及氣滯現象。

翁廷淦藥師指出,痔瘡會造成便血、大便時肛門疼痛、增加排便困難,以及肛門分泌物增多等症狀。西醫治療方式,會使用外用、內服的消炎、止痛藥膏或塞劑,以及注射腐蝕劑、硬化劑或利用冷凍、結紮等方式,將痔瘡腐化、萎縮、凍死而敗壞脫落,但只能夠緩解症狀;若有便秘,痔瘡仍會復發。中醫則根據患者的脈象、舌苔判斷,發生痔瘡的類型,會分別給予槐花散、地榆散、麻仁丸、大丞氣湯、補中益氣湯、歸脾湯、涼血地黃湯等藥方,具有清熱化濕、清腸潤燥、暢通血瘀,以及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消除痔瘡目的。

「預防痔瘡最好的辦法,就是防止便秘!」翁廷淦藥師強調,生地黃、當歸、槐豆、地榆等藥材,有助於暢通氣血、活血化瘀;另外,也可多攝取膳食纖維,多補充含有寡糖的食物,如酸乳酪,可提供腸道的乳酸菌成長及大量繁殖養分,進而殺死惡性細菌大腸菌,有助於保持腸道清潔,並促進排便,尤其年紀愈大的人,更需要補充。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




美忍者/導致O型腿及不孕症!?「骨盆歪斜度」1分鐘檢測

Aug 21, 1:52AM

圖、文/美忍者

位於身體中心且連結上下半身的骨盆,若是不正的話則容易導致背骨或腳等全身的歪斜,同時也可能導致臉部歪斜或容易引起額頭的皺紋及法令紋。

美容矯正師今藤朱里小姐表示,由於骨盆內側有子宮,因此若骨盆不正容易壓迫子宮使經痛加劇,另外也有因為卵巢或子宮等生殖器官的血液循環不順而導致受精卵著床率變低的可能性,最後更導致不孕!?

骨盆歪斜是女性的大敵!這次就來介紹骨盆歪斜度的檢測及改善方法吧。

■骨盆歪斜度檢測

請確認自己是否有以下情形:
(1)坐下時總是翹同一隻腳
(2)拿包包的手或肩背時是同一邊
(3)等紅綠燈時會把重心放在一隻腳上
(4)不自覺的用手托臉部
(5)左右肩膀高度不同
(6)有O型或X型腿的感覺
(7)在意大腿外側的皮膚張力
(8)走路時裙子腰圍的部分常常歪掉
(9)臉部左右有微妙的不同(眼睛、臉頰、嘴角位置等)

大家覺得如何呢?只要有一項的話就要注意了!以上全部都是骨盆歪斜的徵兆,若是放置不管就有可能發生一開始所說的那些情形喔。

■以正確姿勢矯正骨盆歪斜

為了預防及矯正骨盆歪斜,在日常生活保持正確姿勢是最好的方法
,特別是站立及坐下時重心會擺在某隻腳或把體重放在臀部上的情形……。若是持續下去就會導致骨盆不正,因此定期調整姿勢是最重要的。

(1)隨時注意並重新調整站姿

只要隨時注意正確姿勢並重新調整自己站姿的話,就可將傾斜的重心重新調整。將重心放在腳踝下方,腳踝以上以一直線的感覺站立,將腳跟、小腿、膝蓋、大腿根部這4個部分貼合,兩腿腳尖之間分開到一個拳頭的距離站立。

腳尖以上的部分以拉上拉鍊的感覺站立,最後將骨盆底筋(屁股下方)上提的感覺,讓肚臍周圍及肛門縮緊,並確實使用到腳部內側的肌肉,而頭頂以從天花板吊起的感覺來改善站姿。

(2)定期調整坐姿

長時間的辦公坐姿容易讓膝蓋大開且駝背。而駝背則容易導致骨盆不正,因此請定期重新調整坐姿。重新調整坐姿時,只要將腰部懸空浮起後將左右膝蓋併攏就能將傾斜的重心恢復並使姿勢調正。另外,只要將坐墊或毛毯折起後墊在屁股下,就能使骨盆位置高於膝蓋來改善駝背。

只要能夠隨時意識並重新調整站姿及坐姿就能避免骨盆歪斜,好好善待骨盆才會有美麗人生喔!

翻譯:ケイ
(文章來源:http://biranger.tw/archives/18161)

 ※ 本文由《美忍者》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慢性病患者 登革出血熱高危險群

Aug 20, 9:29AM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一名居住在高雄市苓雅區的76歲女性,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史,日前陸續出現發燒、嘔吐、肌肉痠痛、關節痛等症狀,其住院期間發生血便等嚴重腸胃道出血症狀,確診為登革出血熱,不到一星期後因嚴重休克,併發多重器官衰竭死亡。

▲慢性病史患者 登革出血熱高危險群(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另一名居住在高雄市小港區的34歲男性,日前也出現發燒、頭痛、肌肉痠痛、噁心、嘔吐等症狀,就醫懷疑罹患登革熱後住院,並陸續出現流鼻血、牙齦出血、血便及腹水等症狀,該個案已康復出院。

疾病管制署公布上周新增2例本土登革出血熱個案,其中1例死亡,也是今年首例本土登革出血熱死亡病例,今年迄今共累計8例。

疾管署副署長周志浩強調,目前正值登革熱流行期,高雄地區病例仍持續出現,若民眾重複感染第一至四型登革病毒,較可能導致症狀較為嚴重的登革出血熱,而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史患者,也是登革出血熱的高危險群,務必做好清除病媒蚊等防治措施。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




BC肝帶原者 須定期檢查追蹤

Aug 20, 8:57AM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71歲的吳阿公,患有慢性B型肝炎,但居住在山區的他,生活作息相當規律,身體沒有任何異狀,從來也沒有做過成人健檢,日前,衛生所人員尋訪時,積極說服參加保肝篩檢活動;不料,檢查竟發現,B型肝炎病毒量高達67萬,進一步檢查又發現肝腫瘤。醫師建議,B、C肝帶原者,最好每6個月接受抽血及超音波追蹤。

▲BC肝帶原者 應定期抽血及超音波追蹤(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好心肝基金會副執行長粘曉菁指出,吳阿公抽血檢查發現,不但有B型肝炎,還有C型肝炎,且肝臟發炎指數GOT、GPT都高於標準值,進一步檢驗B型肝炎病毒量竟發現,病毒量高達67萬7850 IU/mL,安排腹部超音波診斷後,竟發現有1.57公分的肝腫瘤,所幸腫瘤不大,可以立即手術切除。

粘曉菁表示,1984年以前出生、從沒有接種過B肝疫苗的人,B肝帶原率約為15至20%,也就是5個人中有1人是B型肝炎帶原者,恐進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的肝病三部曲,建議最好完整接種3劑B肝疫苗。

若是B、C肝帶原者,粘曉菁建議,應每6個月接受抽血及超音波追蹤,因為肝臟是沉默的器官,多數慢性肝炎患者無症狀,少數會有食慾不振、全身無力、疲倦、噁心、嘔吐等症狀,必須驗血並搭配超音波檢查,才能及早發現肝腫瘤。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





If at any time you'd like to stop receiving these messages, just send an email to fulltextrssfeed_com_feeds_feedburner_com_ettoday_health+unsubscribe-cetua=chunhui.pixnet.net@mail.feed2email.net.
To stop all future emails from feed2email.net you can reply to this email with STOP in the subject line. Thank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unHu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