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there!
Here's the latest feed from ETtoday 健康新聞.

Add feeds@feed2email.net to your contact list to make sure you receive all your emails
Make sure to visit feed2email.net to get more feeds sent to your inbox.
To find out which feeds you are subscribed to, or to get further help, just reply to this email.


理財周刊/遠離毒物侵害 楊振昌教授傳撇步

Oct 21, 10:22AM

食安問題連環,怎麼吃才能吃得安心?而居家生活環境中也充滿了各式各樣你想不到有毒物質,毒物專家楊振昌醫師和讀者分享如何遠離生活中各種毒害。

文‧洪寶山

繼2011年塑化劑事件、2013年棉籽油混充食用油品事件後,餿油事件像是滾雪球一般越演越烈,黑心公司回收餿油、進口工業用油和動物飼料油混充為一般民眾吃下肚的油品,在在都讓台灣食品的國際形象再次受衝擊。

本期「理財最大」請來俠醫林杰樑教授接班人─毒物專家楊振昌博士,跟讀者分享如何遠離生活中的各種毒害,他是台北榮總臨床毒物科主治醫師,從事毒物研究已有二十多年的經驗,曾有多篇研究登上知名國際期刊,包括《內科醫學檔案》、《預防醫學》及《臨床毒物學》等期刊。

楊醫師表示,近年來的食安事件頻傳,這已經不是食物是否危害人體的問題,而是制度和結構面出問題了!制度和結構面則是需要靠政府有改革的決心,餿水油事件是個指標,攸關人民未來是否能繼續信任政府!

而消費者本身,面對黑心食品頻傳、毒油肆虐,如何避免毒物侵害?

楊醫師表示,可採用「多品牌、小包裝」的分散風險方式,讓毒素進去不會馬上累積;並且選擇自己平時信任的商家或品牌,較能避開買到黑心食品的風險。還有,要多吃「天然食物」,平時飲食要均衡,五色蔬菜水果皆要攝取,營養均衡身體才會健康。

分散風險法 避免黑心食品傷身

最後則是少吃「加工食品」,添加物雖不一定對身體造成危害,但有些物質在高劑量下的確有可能產生毒性,但如果是合法添加的物質,即使是人工合成的添加物,因攝食量多半不高,以現有科學證據而言,對絕大多數消費者應該都不致造成健康危害。

楊醫師說,有關中毒的各類新聞報導一時之間成了媒體的「顯學」,雖然提升了國人對於生活毒物的認知,然而其中也不乏資訊不盡正確,甚至可能背離科學事實的報導。而毒物學領域廣,像農藥、一氧化碳甚至塑化劑解毒等,都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讓他深感興趣,所以決定投身研究至今。

有鑑於此,由衛生福利部與台北榮民總醫院合作成立已近三十個年頭的「臨床毒藥物防治諮詢中心」,除了經由原有的二十四小時中毒諮詢熱線持續提供國內醫界及民眾有關各類中毒的正確資訊,自2008年起更開始編撰一系列的中毒預防手冊,並將手冊寄發給各中小學及衛生所,期望經由淺顯易懂的內容,將專業的中毒預防觀念傳達給各界,以滿足社會大眾對於正確毒物知識之殷切需求。

雖然食品安全事件在近年來成為媒體注目焦點,但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居家毒物導致中毒的機率,遠超過食品不安全事件的可能危害。究其原因,係絕大多數人,特別是嬰幼兒及老年人,每天花最多時間活動的地方乃是住家。

日前才有老人家將暖暖包當作芝麻糊沖泡,結果一口喝下造成食道嚴重灼傷,更有失智老人家將樟腦丸當作麥片吃下去,這樣的例子層出不窮,因此居家環境的安全與健康自然息息相關,而其對於健康的影響也超乎一般人的想像。

居家安全 比你想的還重要!

楊醫師建議想要避毒、防毒的讀者,首先要注意居家生活環境,使用不當就會造成傷害,所以平時藥品以及危險物品都應收納好、鎖好,避免小孩或老人誤食;並且選擇天然無毒的用品,像是現在很紅的清潔劑品牌「橘子工坊」。

此外,更要注重標示及正確使用方法,例如曾經有民眾在歲末大掃除時,自行將鹽酸與漂白水混合使用,殊不知這樣會產生毒氣(氯氣),潛在危險就隱含在你我生活當中!

以室內空氣污染為例,對於人體健康的影響其實高於室外空氣污染。另外,居家環境中除了可能的空氣污染,更充斥了眾多具潛在危險性的有毒物質,譬如各類清潔劑、殺蟲劑、乾燥劑、有機溶劑、空氣芳香劑、防蟲產品、電池、漂白水及瓦斯燃燒不全產生的一氧化碳等。

上述物質對於人體可能導致諸多危害,但社會大眾對於其毒性或如何防毒與解毒卻欠缺瞭解,並可能因而造成不幸的中毒事件。

楊醫師表示,有鑑於居家中毒的危害常被低估,且市面上目前也欠缺相關的科普書籍,因此在出版社的熱情邀約下,他欣然應允在忙碌的醫院及學校工作之餘撰寫《楊振昌醫師說毒解毒速查輕圖典》一書,希望經由書籍出版,可以在未來減少不必要的居家中毒事件,並提升臨床毒物科醫師及毒物中心的社會貢獻指標(Social contribution index;SCI),而不是僅注重研究的SCI。

一窺楊醫師的養生餐桌

大家一定很好奇,身為毒物專家的楊醫師,平常的養生之道是什麼。楊醫師笑著說,想法正面樂觀,懂得忙裡偷閒(即心情愉悅),就是最大的養生之道,還有平時睡眠要充足,並攝取新鮮蔬果。他因工作忙碌,平時多以外食為主,但早餐是一天最重要的一餐,太太每天都會準備五色蔬果,如芹菜、鳳梨、芭樂、柳橙、胡蘿蔔等,為家人現榨新鮮蔬果汁,並搭配麵包,讓早餐營養滿分。

他說,早餐避免吃油炸或調味重的食物,不過如果沒時間吃早餐,他也會買杯牛奶或豆漿,避免空腹。

而午餐通常在醫院餐廳打發,因為有營養師把關,賣相及味道或許比不上外面餐廳,但至少熱量低、鹽分少、用油較安全,不會讓人攝取過多熱量,也比較不會有水腫、高血壓等問題。

之前的塑化劑風暴,對平常沒有喝飲料習慣的他來說影響不大,但他不喜歡喝沒味道的白開水,綠茶等茶飲就成了最佳替代品。

此外,楊醫師說他常因用眼過度,導致眼睛乾澀、發炎,太太每天都會煮紅棗桂圓枸杞茶讓他保養眼睛。

「但我絕對不吃生食,也會盡量避免吃路邊攤。」他說自己平常不吃生魚片,主要是擔心食物處理過程中,不慎遭細菌汙染,路邊攤品質較無保障,吃起來「怕怕的」。

當地當令蔬果最新鮮

另外,內臟也被楊醫師家列為拒絕往來戶,以免抗生素或賀爾蒙殘留,造成孩子藥物過敏、產生抗藥性,並影響生長發育。

楊醫師家的採買多是太太負責,楊太太挑選食材很用心,她最重視的是食物的新鮮度,平時會到有機商店或信譽良好的店家買菜。楊醫師建議,採買的首要原則,就是選擇當地當令的蔬果。

他笑著說,自己的身體基本上都是太太在照顧,說起養身之道,可能問太太比較準!看來娶對老婆,是一家子健康幸福的根源!就如同我常說的理周集團經營理念:「理財、理善、理健康」,理健康─身體健康是根源,理財─帶來富有的人生,理善─做善事並與身邊的人分享善的想法。

Tips1蔬果用小蘇打粉和鹽清洗最乾淨?

楊醫師鼓勵讀者多吃蔬果,但蔬果要怎麼清洗最乾淨?楊醫師說,用清水或是天然的洗劑,像是黃豆粉或茶子粉即可,有人說要用小蘇打粉和鹽清洗是不對的。

Tips2現在流行的科技泡棉相當好用,有無副作用?

一般的科技泡棉都有三聚氰胺或甲醛的成分,所以清洗茶漬和咖啡垢特別乾淨,但也要小心三聚氰胺和甲醛殘留,食器盡量避免使用,如必須使用科技泡棉清洗,再用溫水沖洗幾遍較保險。

Tips3睡前使用精油香氛助眠適合嗎?

楊醫師表示,睡眠充足對養生相當重要,有些人會使用精油香氛助眠,聞起來使人愉悅也能放鬆心情,但由於精油為了能夠易燃,通常都會加入乙醇和丙酮,香料加熱後則會有「懸浮微粒」產生,長久下來對氣管及人體健康都不好。

《理財周刊》發行人洪寶山
理財─帶來富有的人生,理善─做善事並與身邊的人分享善的想法,理健康─身體健康是一切事物的根源。

毒物專家~楊振昌醫師
現任:陽明大學醫學院環境與職業衛生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醫學院醫學系環境暨職業醫學科副教授兼科主任/學醫學院公共衛生研究所及急重症醫學研究所合聘副教授、榮總內科部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主任、亞太醫用毒物學會理事暨前任理事長、中華民國毒物學學會理事、中華民國環境職業醫學會理事、ClinicalToxicology期刊編輯

學歷:
陽明醫學院醫學士、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公共衛生碩士/博士
學術專長:藥物流行病學、公共衛生、臨床毒物學、環境暨職業醫學、內科學 研究興趣:農藥中毒、生物毒素中毒、藥物不良反應與中毒、中草藥中毒不良反應與中毒、中毒流行病學

【詳細內容請參閱最新一期《理財周刊》第738期,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提升理財力--理財課程資訊www.moneyedu.org.tw




消毒藥品要慎用 以免微生物汙染

Oct 21, 7:00AM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王馨儀報導

接受手術者要注意了!食品藥物管理署指出,外用殺菌劑藥品若未依藥品說明的方式配製、使用或儲存,會遭微生物汙染,甚至可能導致嚴重及致命性菌血症或敗血症;有接受手術者、需要定期消毒皮膚者,如糖尿病患者、使用靜脈注射接受治療者,如化療患者、接受輸血者或是血液透析患者,皆為高風險族群。

▲消毒藥品須慎用 以免遭微生物汙染(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食品藥物管理署提醒,有殺菌作用的藥品不代表本身不會被汙染,若配置、使用或儲存的方法不對,還是會有受汙染的可能,對健康帶來不良影響。

我國目前准用於手術前消毒的外用殺菌類成分,包含ethyl alcohol、povidone-iodine以及chlorhexidine gluconate;食藥署提醒醫療人員,準備或使用殺菌製劑的過程中,應遵守無菌操作規範,勿使用受汙染的水稀釋,或未消毒的容器盛裝殺菌製劑。

另外,民眾自行使用殺菌類成分藥品時也需要留意,若有藥物不良反應,可打02-2396-0100專線通報。食品藥物管理署強調,在使用外用殺菌劑藥品前,應該先詳讀說明書,依照指示使用;一次性包裝的殺菌製劑,開封後即便沒用完也該丟棄,切勿擅自稀釋或分裝,避免遭細菌汙染。若醫療人員或病人懷疑使用藥品導致不良反應時,請通報衛生福利部所建置的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並通知所屬廠商。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




外食選四多一少 上班族不怕胖

Oct 21, 6:40AM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外食美味、方便、多樣,但普遍有高熱量、高油、高鹽、高糖,以及少纖維等問題,上班族常外食是導致肥胖的原因之一。營養師表示,學會如何選擇、避免高熱量的食物,吃外食也能不發胖,例如滷肉飯、酸辣湯,都是含熱量高的食物,卻常被忽略。

▲外食四多一少聰明選 上班族不怕胖(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外食族的飲食五花八門,該如何選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營養科營養師周千欽表示,選擇小吃攤時,少吃滷肉飯、乾麵,因為淋上的肉燥或滷肉汁,油脂含量高,儘量吃湯麵、水餃,搭配小菜、燙青菜時,也要記得不要淋滷肉汁,以醬油取代最好。

若選擇吃自助餐,周千欽強調,要注意食材選擇、食材替換,例如主食選擇白飯,配菜就要避免玉米、馬鈴薯、芋頭、地瓜等澱粉類;肉類選擇以1份為限;青菜類則要選擇2份純蔬菜,例如炒青江菜、花椰菜等,避免選擇添加培根、蝦米、肉絲等,以免增加油脂的攝取。

另外,超商飲食也是忙碌上班族的選擇之一,周千欽建議,超商便當都有標示熱量,選擇則可特別留意;若吃生菜沙拉則要注意醬汁的搭配,避免選擇千島醬、芝麻醬,可挑選和風醬汁、油醋醬汁取代。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




久咳有「貝」無患 依據病情慎選

Oct 21, 1:02AM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俗話說「土水驚抓漏,醫生怕治嗽」,咳嗽真的這麼難治嗎?中醫認為,膏方具有高級營養滋補和治療預防功效,市面上就有許多為了咳嗽患者調配的膏方,其中大都含有川貝母,因為川貝母長於止咳潤肺。研究並顯示,川貝母具有鎮咳和化痰的效果,適合慢性咳嗽病患使用,也可在秋季服用調補肺陰,以準備過冬。

▲久咳難受有「貝」無患 依據病情要慎選(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咳嗽病因多 五臟六腑皆令人咳
中醫師姜智釗表示,當咳嗽受體受到刺激,傳遞至腦幹,誘發呼吸肌收縮,就會咳嗽。至於咳嗽受體分佈非常廣,包括咽喉、氣管、支氣管、肺部、肋膜、鼻子、耳朵等都有;因此,任何疾病只要刺激咳嗽受體,都會產生咳嗽。而咳嗽在中醫隸屬肺系疾病,病機是肺失宣降,肺氣上逆。

《內經》中云:「五臟六腑皆令人咳,非獨肺也」則是在中醫整體觀上描述咳嗽病因的複雜度。而在臨床上,中醫則是會區分咳嗽是由風寒暑濕燥火的外感引起,還是肝、心、脾、肺、腎等五臟或膽、小腸、胃、大腸、膀胱、三焦等六臟出現問題,才進一步影響肺系而咳。

在咳嗽的診治上,姜智釗醫師舉例,病患咳嗽痰多,總在夜晚躺下後馬上出現,兩眼下方有著明顯的黑眼圈,要懷疑過敏性鼻炎以鼻涕倒流表現。若在睡著後一兩個小時乾咳,咽喉粘膜像鵝卵石一般,要懷疑胃食道逆流。老煙槍,每天早上刷牙總要咳個第一口粘痰,整日咳不停,要懷疑慢性阻塞性肺炎。慢性咳嗽的病患一定要記得照張胸部X光或適當的檢查,排除癌症或者肺結核等病變。而小朋友的慢性咳嗽如果發生在一次的嗆咳後,則要小心是不是異物吸入!

川貝枇杷膏可緩解咳嗽 糖尿病與肥胖也適合
對於咳嗽的不適,民眾常會選用川貝枇杷膏來緩解,而川貝枇杷膏為複方中藥膏滋劑,除了有川貝之外,還包括枇杷葉、陳皮等成分,並有蜂蜜可殺菌與天然麥芽糖可潤肺健脾胃,蔗糖又稱石蜜,由甘蔗萃取,可養陰生津潤肺止咳,對肺燥咳嗽,乾咳無痰,有清涼解腸熱作用;針對現代越來越多人有三高、肥胖等問題,市面上也有業者推出無糖枇杷膏,沒有蜂蜜、麥芽糖、蔗糖,改用異麥芽寡糖、麥芽糖醇,且一樣無防腐劑,透過調整配方,適合讓糖尿病人、肥胖病人來食用。

另外,姜智釗醫師提醒,高血壓病患如果出現慢性咳嗽,有可能是降血壓藥的影響;糖尿病患抵抗力弱,要注意寒溫調節,以免感冒後殘留久咳;高血脂病患的體質通常帶有痰濕,慢性咳嗽通常痰多,平時一定要注意遠離高精緻、肥膩濃厚的食物。而且慢性咳嗽的原因多變,如果服用膏方過後卻無明顯改善,仍要趕快尋求醫師的協助!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




iBEAUTY/挖鼻孔竟然會喪命! 正確清潔方法絕不感染

Oct 21, 1:00AM

圖、文/iBEAUTY 愛漂亮

以前常聽大人說不能夠在外面挖鼻子,這樣既沒禮貌又不乾淨,可是每當鼻子覺得癢的時候,想必大家回家後還是會挖挖鼻子,把鼻孔裡面的髒污給清乾淨。挖鼻孔這動作雖然不雅觀,卻是很多人的習慣,但是你可知道,挖鼻孔可能會引發什麼樣的後果呢?

用不乾淨的手指清理鼻孔可能造成呼吸道感染
一般人如果想要清理鼻孔中的髒汙,大多直接用手指挖出裡面的髒東西,但是指甲內蘊藏了許多細菌,頻繁的挖鼻孔可能會使得指甲內的細菌殘留在鼻孔中,再加上鼻孔內濕潤,細菌容易孳生,長期下來可能會引發呼吸道感染的問題

鼻子發炎情況未改善可能有生命的危險
除此之外,若挖鼻孔時力道過大,鼻腔內膜受到刺激可能會引起急性鼻炎、鼻竇炎的情況,而鼻子屬於臉部中的「危險三角地帶」,若發炎的情況未受到控制,可能會影響到顱內,甚至有生命的危險,因此在清理鼻孔中的髒污時需要特別小心。

如果鼻孔內有髒汙,建議可用乾淨的棉花棒或是紗布沾滿食鹽水後再做清理,切忌清理時的力道不可過大,以免破壞到鼻腔內膜。如果鼻子較為乾燥者或是鼻子曾動過大型手術者,建議可到醫院進行鼻子部位的沖洗,能夠舒緩鼻部不適的狀況

【延伸閱讀】
日本人整形瘋什麼?巴掌小臉、增高鼻人人愛
白頭粉刺會變黑?卸妝油溶解粉刺?對抗「草莓鼻」要知道的4件事
「性不性福」看得出來? 別再相信鼻子大等於老二大的傳說了!




今周刊/林杰樑戰友 寧失明也要看清食安

Oct 20, 12:00PM

他是毒物俠醫林杰樑生前的重要「戰友」,從美牛瘦肉精、塑化劑到餿水油,都可聽見他的鏗鏘之詞;他只看數據講話,得罪政府、廠商甚至環保人士,也不退縮。

罹患眼疾恐失明的台大教授吳焜裕,跟時間賽跑,只為了看清更多食安黑洞,守護民眾健康。

文/梁任瑋

從三聚氰胺、美牛瘦肉精、塑化劑到餿水油、飼料油,台灣食品安全恐慌,逐年增加。政府、廠商不可靠,只能轉頭求助「專家」意見。無奈食品安全學界與政府、食品大廠關係盤根錯節,有的專家出任廠商顧問,有的承攬政府案子,食安出了問題,到底還有誰可以相信?

「評估報告如果經過吳老師判讀,應該就具有一定可信度。」消基會祕書長雷立芬說,每當爭議再起,無論是各地民間團體、消基會,乃至國內最資深的農業食安先驅主婦聯盟,一定不免把「吳焜裕」掛在嘴上。林杰樑弟子、林口長庚腎臟科醫師顏宗海也肯定他,「林杰樑醫師過世之後,吳焜裕教授替食安守住了重要的防線!」

這位備受食安界敬重的台大公衛系教授吳焜裕,專長跨越化工、公衛、環工、毒理學等領域,曾於美國毒理學年會上,獲得「學生風險評估專業最佳論文獎」,是第一位獲此殊榮的華人,被外界視為台灣受過最完整「健康風險評估」訓練的專家。

不畏失明風險
研究毒澱粉損害,主動分析濃臭尿液

九月豔陽天,餿水油事件仍在延燒,吳焜裕走出研究大樓,略顯手忙腳亂地摘下眼鏡,換上戶外專用的濾色鏡片,急急趕赴立法院食品安全修法研討會議。

儘管醫師交代他,必須好好保護罹患慢性病變的眼睛,否則恐有提前失明的危險。但吳焜裕仍緊盯著最新的食安資料,「希望上天多給我一點時間,在失明之前,讓我做更多事情。」吳焜裕以溫和卻帶著些微焦慮的聲調低語。

「他是一位非常認真、研究嚴謹的學者。」林杰樑妻子、護理師譚敦慈說,「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毒澱粉事件爆發時,吳焜裕老師主動來向我索取林醫師生前蒐集的病人尿液樣本化驗,想深入研究順丁烯二酸對人體的危害。」譚敦慈回憶,樣本中大量尿液的氣味薰人,但為了國人的健康,吳焜裕與他的博士後研究員卻自願進行分析檢驗,絲毫不以臭氣為意。

「最可貴的是,最後實驗結果,在還沒有做進一步數據統計分析前,他也不會譁眾取寵,誇大實驗結果,就是笑笑地說,我們會再努力。」譚敦慈說,吳焜裕只看實驗結果說話的科學精神,與林杰樑一模一樣,「這正是社會願意信任他們的主因。」

本期相關報導》
吳焜裕只看數據說話,美牛風險評估被疑護航,槓上民間團體

延伸閱讀》
搞不懂化學名稱沒關係,小市民食安自保四步驟
蔬果採購「四不七要」 洗滌「因材施教」

(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今周刊,謝謝!)





If at any time you'd like to stop receiving these messages, just send an email to fulltextrssfeed_com_feeds_feedburner_com_ettoday_health+unsubscribe-cetua=chunhui.pixnet.net@mail.feed2email.net.
To stop all future emails from feed2email.net you can reply to this email with STOP in the subject line. Thank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unHu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