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there!
Here's the latest feed from ETtoday 健康新聞.

Add feeds@feed2email.net to your contact list to make sure you receive all your emails
Make sure to visit feed2email.net to get more feeds sent to your inbox.
To find out which feeds you are subscribed to, or to get further help, just reply to this email.


VOGUE/排毒?減重?破解流汗的8大迷思

Jan 31, 5:00AM

圖、文/Vogue

流汗所帶來的後續效果見仁見智。有一派女孩子對於運動會流汗這件事退避三舍,原因不外乎,「流汗好臭,所以我不運動!」、「流汗會讓我長痘痘!」;而另一派享受流汗的女孩子,則認為「流汗可以幫助我減肥,所以我要瘋狂運動!」或「只要流汗就能排除體內的毒素!」等諸如此類的問題。其實,我們常搞不清楚到底流汗的好處有哪些,又有哪些是我們的錯誤迷思。以下8個有關流汗的錯誤觀念在這裡幫你一一解惑:

迷思一:汗水本身會臭?
真相:汗水本身是沒有味道的。任何味道其實都是附著在我們身體上的細菌所引發的-它們從濕潤的大汗腺分解蛋白質和脂類,從你的腋下開始延伸,漸漸滋長。

迷思二:汗水造成黃漬?
真相:「汗水是乾淨的,」紐約的臨床皮膚科教授Jeannette Graf說。「但是當它和細菌和人的脂肪結合時,就會產生黃漬在衣服面料上。」很多衣服面料都禁不起變色,但黑色服飾則可以巧妙隱藏這些色漬。

迷思三:流汗可以排除毒素?
真相:身體內的毒素通常都由腎臟然後經由尿液排出。如果你覺得待在桑拿蒸汽浴可以讓你放鬆,那就繼續「烤」下去吧!只是要記住排出來的只是水、鹽分、蛋白質和無毒的尿素。

迷思四:流汗有助減重?
真相:你流的每分汗水都是水的重量。「等到你下次再喝上一杯水,那些重量還是會回來的。」臨床皮膚科教授David M. Pariser說道。

迷思五:止汗劑有害健康?
真相:記得有人說過止汗劑中的鋁對人的健康有害嗎?「許多研究都不贊成這樣的說法,我們相信止汗劑是安全的,」波斯頓皮膚科醫師 Ranella Hirsch說道。

迷思六:流的汗越多,運動量也相對較多?
真相:大量的運動可以讓你大流汗,但是室內的溫度、你的衣著和身體狀態都是影響的因素。「你可以繼續之前做的運動,如果有個良好的身體線條,那麼流的汗可能會相對較少。」皮膚科醫師Dee Anna Glaser說。心跳速度和燃燒的卡路里就是你努力的最佳證明。

迷思七:在健身房擦上止汗劑是不安全的?
真相:止汗劑是無害的誠如我們在第五點提到,甚至我們可以多少使用一點。即使擦上一點止汗劑在腋下的地方阻止排汗,你的身體仍會從其他地方排出熱氣。穿上吸汗運動服可以讓汗水不會附著在身體上進而揮發掉。

迷思八:流汗讓你爆痘?
真相:痘痘通常發生在皮脂腺阻塞的狀態下,而不是因為流汗的緣故。唯一的例外是背後長痘痘,如果濕濕的運動內衣穿太久,就會使得細菌潛入皮脂腺,而造成痘痘。

延伸閱讀
♥ Tabata、鄭多燕、慢跑都膩了?試試這五種新型運動!
♥ 法國女人的香氛6大原則:「不用香水的女人,她沒有未來。」
♥ 壓力好大?快學會現代人一定要會的生活紓壓法
♥ 改變從今天做起!6個絕對能達成的新生活目標
♥ 連細菌也會讓你變胖!讓你意想不到的肥胖原因竟然是…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VOGUE網站》。
※本文由VOGUE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張口痛+耳有異聲 要看哪一科?

Jan 31, 5:00AM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徐書蘋報導

「醫生,我嚼食物的時候臉頰好痛,嘴巴都張不開了,是不是牙齒發炎啊?」、「我嘴巴張開時,耳朵都會聽到奇怪的聲音,我去看耳鼻喉科,但是醫生說耳朵沒有問題…」、「我打哈欠時,耳朵附近好痛,而且我覺得我好像咬不回去了,這要怎麼辦?」這些都是在口腔外科門診常見的情形,病人常在看過骨科、耳鼻喉科、神經內科、復健科等,最後才被輾轉轉診到口腔外科就診。


▲ 張口疼痛+耳有異聲 到底要看哪一科?(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奇美醫學中心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于錫倩表示,顳顎關節的位置在耳朵的前方,它是活動量很大的關節,說話、吃東西、打哈欠時,這個關節都必須運動,甚至在睡覺時,都有可能因為磨牙或緊咬,而使肌肉和關節無法休息,進而造成「顳顎關節障礙」或「肌筋膜疼痛」,這些都統稱為「顳顎關節症候群」。

造成顳顎關節症候群的原因很多,于錫倩醫師指出,包括外傷、肌炎、腫瘤、風濕性關節炎等影響關節的系統性疾病,或是咬合不正、睡覺時磨牙、牙關緊咬、姿勢不良或假牙高度不適合、喜歡嚼食硬物等,都可能引發顳顎關節障礙,尤其現代人生活忙碌緊張,壓力大且睡眠品質不好,使得顳顎關節障礙及顏面肌肉疼痛的問題越來越多,且越發嚴重。

于錫倩表示,顳顎關節是身體裡很重要的一個關節,不論是與人溝通、享受美食或高聲歌唱都需要它,呼籲民眾了解顳顎關節,並好好保養它,加上保持輕鬆的心情,維持良好的睡眠,適度排解壓力,維持良好的口腔健康及咬合關係,這些都可以讓您遠離顳顎關節痛。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




泡湯過於頻繁 恐造成毛囊炎

Jan 31, 2:00AM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

秋冬寒冷的氣溫,使得暖暖的溫泉成為民眾的最愛,許多旅遊書和網站,更宣稱泡溫泉能改善關節疼痛、美白肌膚、促進血液循環兼治皮膚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皮膚科主治醫師李孟穗表示,泡湯能治療的皮膚病,以疥瘡較有醫學根據,其他皮膚病則有待商榷。提醒民眾,不當泡湯可能反而會造成皮膚搔癢、乾燥,甚至演變成毛囊炎。


▲ 泡湯頻率過高 恐造成毛囊炎(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李孟穗醫師指出,硫磺泉質可以殺死皮膚中寄生的疥蟲,能改善疥瘡,在過去相關外用藥不發達的年代,的確有醫師會建議病人,透過泡硫磺泉來治療疥瘡,但不代表其他皮膚會癢的疾病,都可透過泡湯解決。現在治療疥瘡的藥物療效佳,能在短時間內治癒,已經少有醫師建議,用泡湯來治療疥瘡。

目前是泡湯旺季,皮膚科門診卻反而常出現因泡湯造成搔癢甚至灼傷的案例。李孟穗醫師說,過去曾經有一名患者,因為參加溫泉旅行團,皮膚浸泡熱水加上搓洗,將表皮脂質層洗掉,失去隔絕保護效果,造成皮膚乾燥搔癢,在搔抓之後還起疹子,甚至破皮變成毛囊炎。其實,對於皮膚較脆弱,或本身是缺脂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的患者,浸泡高溫溫泉水,造成皮膚病的機率會大增。

李孟穗表示,泡溫泉時可留意三重點,包括泡湯時不宜過度刷洗或去角質;泡湯時間不要太長,或次數太頻繁,否則容易洗掉皮膚表層的保護膜;泡湯後應確實沖洗,並塗上保濕滋潤乳霜,並視乾燥情形隨時補充。提醒民眾,若已出現皮膚紅疹,應求助皮膚科醫師,接受正確治療。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




常壓性水腦症 腰椎引流術可解套

Jan 31, 12:30AM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王馨儀報導

一名70歲林老太太,三個月前開始出現記憶衰退的情況,不但記不住親友的名字,甚至忘記回家的路,開始出現步態不穩、走路步距縮小,導致她經常跌倒受傷;就醫經臨床與影像檢查後,並經「腰椎穿刺腦水體外引流測試」,確認為交通型常壓性水腦者後,透過「腰椎腹腔腦水引流」手術治療,記憶力與步態都進步許多。


▲ 常壓性水腦症 腰椎腹腔引流術可解套(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收治該名林老太太的成大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戴世煌表示,水腦症是神經外科常見的疾病,而常壓性水腦更是造成老人家失智退化的原因之一,好發於老年人。臨床上常壓性水腦患者會出現步態不穩失調、癡呆症或是尿失禁等症狀;但由於症狀容易被誤以為只是單純老人家的退化,病患經常延誤就醫時間。

目前,由於藥物治療效果不佳,主要以引流手術為主,包含傳統腦水引流手術,以及新型腰椎腹腔引流手術。戴世煌醫師指出,新型腰椎腹腔引流手術是在腰椎兩處開刀,分別植入細管腰椎脊髓腔,並將閥門及導管植入腹腔,將過多的腦脊髓液分流至腹腔,改善腦部壓力與臨床症狀,病患術後神經功能恢復率高達88%。

相對於傳統腦水引流手術,需要開腦將腦室內的腦脊髓液分流,需要承擔開顱手術的風險,新型腰椎腹腔引流手術則不需要開腦,風險相對降地;此外,手術時間短、傷口小、可體外調整壓力、避免多次手術之可能、感染產生併發症的機率也較低。

提醒民眾,若家人年長者有出現步態不穩容易跌倒、記憶力衰退、疲憊嗜睡、人格情緒改變、或是尿失禁,建議及早就醫檢查,若確診為常壓性水腦症引發的失智症,可透過引流手術治療,及早脫離失智之苦。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




食安危機四伏 小心七大陷阱

Jan 30, 8:58AM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

中興大學食品暨應用生物科技學系榮譽特聘教授方繼表示,許多小家庭、小型飲食店因為經濟條件不允許的狀況下,無法購買大型設備來控管食品衛生,但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下列七項食安原則,就可避免食品不衛生、生病等問題。


▲ 食安危機四伏 七大陷阱要小心(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陷阱1:水煮沸即可飲用,不用擔心淨水問題?
正確觀念:水在煮沸15到20分鐘後雖然能殺死腸道病菌和病毒,卻不能降低重金屬、農藥等汙染,長期飲用對人體仍可能產生不良影響。除了餐飲用水外,清潔手部、器皿時的用水,也可能間接造成食物的汙染。

陷阱2:淨水器水流量大就不必換濾芯?
正確觀念:淨水器的濾芯壽命,是根據可去除的固體雜質及可吸附的化學物質來做判定。因此超過建議更換時間後,即使濾芯尚未受雜質堵塞減少水流量,其去除及吸附污染物的效果也可能已經減損。

陷阱3:油質看起來清澈,就是乾淨?
正確觀念:炸油品質是依酸價與總極性物質而定,以清澈程度判斷油的品質容易誤判。以過去曾發生過的炸油事件為例,使用過濾紙或濾油粉雖可增加油質清澈度,但無法改變因長時間油炸導致的油品變質與酸價升高問題。油品經過長時間的高溫加熱,會產生游離脂肪酸,容易與其他物質變化產生致癌物,酸價過高代表油脂已經劣化,嚴重影響人體健康。

陷阱4:煎台、炒鍋每次使用後用鍋鏟移除殘渣、抹布簡單清潔即可?
正確觀念:廚房高溫、高濕的環境會助長微生物的繁衍。若清理煎台、砧板、炒鍋的抹布未經適當清潔,可能會滋生腸炎弧菌等病菌,造成食物汙染。同時市售常見的煎板清潔劑,多採用具腐蝕性的強鹼成份,若使用不當產生殘留,可能對人體造成危害。

陷阱5:選擇洗淨力強的清潔用品,所有餐具用同樣的菜瓜布、洗劑清潔即可?
正確觀念:餐盤刮痕不但會造成細菌殘留,細菌量甚至比錢幣高出118倍。所以清潔餐廚具時不能只考慮清潔劑的洗淨力,還必須選對菜瓜布及是否有HACCP食品安全認證規範。

陷阱6:桌面清潔只要用抹布擦拭即可?
正確觀念:抹布對病菌、微生物的清潔效果有限,且未適當清潔的抹布可能潛藏更多汙染源。台灣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的數據顯示,一條全新的抹布在家中使用一周後,細菌數量高達22億,包括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黴菌等皆在其中。

陷阱7:食材新鮮,就不會有過量微生物?
正確觀念:台灣天氣炎熱,食材中微生物生長快速,雖大部分為生物可透過高溫烹調過程消滅,但食物的容器、砧板、或廚師雙手生食及熟食不分,仍可能造成間接汙染。尤其腸炎弧菌及金黃葡萄球菌更是餐飲業常見的食物中毒元兇。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




把握三原則 乳牙護理不難!

Jan 30, 8:56AM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

根據國際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的研究顯示,台灣五歲以下的幼兒蛀牙率高達八成,在國際中排名第三名!有些家長都有同樣的疑問:到底怎麼樣才能幫寶寶徹底的清潔口腔呢?是不是該使用牙膏或含氟的清潔產品?


▲ 乳牙護理一點都不難! 把握三原則擁有健康牙(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哈佛大學牙醫學博士陳俊龍醫師表示,其實在寶寶長牙前,使用紗布毛巾沾水後來擦拭牙齦即可。等到第一顆牙萌出後,可使用軟毛型牙刷來清潔牙菌斑,一天至少兩次,每次進食,當餵奶或吃副食品後,清潔口腔即可。

陳俊龍醫師指出,寶寶的乳牙健康,恆齒才會發育得更好,建議可遵守三原則:

一、建議睡覺期間或兩餐之間一定要含奶瓶的寶寶,父母可在奶瓶裡裝水。若寶寶一定要含著奶瓶才能入睡,建議可在奶瓶內裝水或給奶嘴就好,盡量不要養成在寶寶睡覺時要含奶瓶,因為牛奶、嬰兒食品和果汁全都含糖,如果含糖飲料在嬰兒牙齒上停留太久,就會導致齲壞。如果孩子喜愛甜食,也應養成吃甜食後馬上刷牙的習慣。

二、建議從寶寶一歲起可開始定期檢查牙齒,可讓專業醫師判斷牙齒是否正常萌出,也可知道發育是否正常。已有許多文獻指出,嬰幼兒的乳牙期若未妥善照護,在孩子長出恆齒的時候便會有許多缺陷。

三、防蛀牙最有效就是「氟化物」,目前台灣健保給付孩子免費塗氟,只需每半年至牙醫診所塗抹即可,三歲以下只使用米粒大小的量,孩子學會吐牙膏之後可以使用豌豆大小的量,會漱口之後可視情況增加。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





If at any time you'd like to stop receiving these messages, just send an email to fulltextrssfeed_com_feeds_feedburner_com_ettoday_health+unsubscribe-cetua=chunhui.pixnet.net@mail.feed2email.net.
To stop all future emails from feed2email.net you can reply to this email with STOP in the subject line. Thank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unHu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