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there!
Here's the latest feed from ETtoday 健康新聞.

Add feeds@feed2email.net to your contact list to make sure you receive all your emails
Make sure to visit feed2email.net to get more feeds sent to your inbox.
To find out which feeds you are subscribed to, or to get further help, just reply to this email.


低溫影響桃竹苗最大 冷死人機率增4倍

Mar 09, 7:00AM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

普遍民眾都知道,在低溫的環境下,容易誘發心肌梗塞、中風等問題上身,也因此,各醫療院所在冬天冷氣團來襲時經常忙翻天,但你知道嗎?根據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其實不只是氣溫,就連區域性的不同也會增加心血管死亡風險。


▲低溫影響桃竹苗最大,冷死人機率增4倍(圖/優活健康網提供)

曝露於低溫下 心血管死亡風險大增

該研究主要是中原大學生物環境工程系王玉純等副教授人組成的研究團隊,針對台灣本島區分為7個區域,利用遞延非線性分配模式,分析各地區內民眾暴露在熱季(5~10月)及冷季(1~4月及11~12月)的死亡因素,結果發現,民眾暴露在低溫時的全死因及心血管死亡風險,大於高溫暴露之影響,只要溫度明顯下降,心血管疾病風險就會跟著增加。

桃竹苗地區 低溫死亡人數增4倍

除此之外,若以地區來看,當桃竹苗地區只要出現約10度低溫,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數會比29.5度時增加4倍;高屏地區出現17至18度低溫,死亡人數會比25.6度時增加1.65倍;而中彰投地區則在13度低溫時,死亡人數比23.1度時增加1.58倍,由此可見,低溫影響桃竹苗最大,其次是雲嘉南、高屏及中彰投地區,至於台北、基宜及花東地區則沒有顯著相關。

對此,研究人員王玉純表示,據推測桃竹苗地區之所以深受低溫影響,可能與老年人口較多、醫療資源缺乏有關,再加上該地屬於台地地形不僅風大,氣溫也較台北市盆地低,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台灣公共衛生雜誌》。

資料來源:優活健康網




研究:C肝患者罹慢性腎臟病比例高

Mar 09, 6:00AM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

當出現疲倦、食慾不振、噁心、臉色較黃,以及茶色尿等症狀時,有可能是罹患C型肝炎,以往對C型肝炎的關注大多侷限在引發肝癌、肝硬化,卻疏忽C肝引起的慢性腎臟疾病。近來已有醫學研究證實慢性C型肝炎患者會增加1.28倍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


▲ 研究:C肝患者罹慢性腎臟病比例高(圖/優活健康網提供)

C型肝炎及慢性腎臟病都屬台灣的國病。阮綜合醫院腎臟內科劉怡俊醫師指出,國內最新的研究證實,罹患慢性腎臟病的危險因子,除了原本醫界熟知的糖尿病、高血壓等之外,可能還需納入C型肝炎。該研究利用全民健保資料庫以世代研究方式,分析1999年至2010年間9000多名慢性C肝患者及3萬7千多名非C型肝炎患者。

當「追蹤年限」超過6年,C肝患者罹患慢性腎臟病的比例較高;研究追蹤到11年後,發現慢性C型肝炎患者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增加,平均為非C肝者的1.28倍。

C肝合併糖尿病、高血脂 風險高達8倍

而C型肝炎患者若同時有糖尿病、高血脂症及肝硬化,罹患慢性腎臟病的最高風險,更高達8.44倍。且C肝患者年紀愈大,風險是愈高。小於50歲者則為1.9倍;大於50歲的男性C肝患者為2.32倍。

劉怡俊醫師也說,C型肝炎患者可透過檢驗血清肌酸酐、尿液常規檢查,定期追蹤以及早發現。若未及時治療,可能惡化為肝硬化、肝癌,若C肝合併慢性腎臟病或尿毒症,則病情進展出現肝硬化、肝癌的速度更快;而慢性腎臟病未治療,更將導致需終生洗腎,不可不慎。

資料來源:優活健康網




少見!7歲女童「大小眼」 竟是青光眼上身

Mar 09, 5:00AM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

家長若發現孩子出現大小眼、視力模糊等症狀,應速就醫。一名七歲的陳小妹妹,在一次遊戲時把右眼遮住,竟意外發現左眼好像很模糊,左眼視力僅剩0.4,造成女童「大小眼」,就診檢查發現是一種罕見的次發性青光眼。再經過藥物控制眼壓後,目前視力雖可恢復至0.9,但已受損的視野及視神經則無法復原。


▲ 少見!7歲女童「大小眼」 竟是青光眼上身(圖/北市聯合醫院提供)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眼科夏煒瑋醫師表示,陳小妹的青光眼是因為周邊角膜虹膜前沾黏,造成隅角小樑阻塞及房水排出困難,因而眼壓慢慢上升,進而損害視神經,同時造成角膜水腫,視力下降。

青光眼應及早治療 嚴重恐造成失明

而且因為眼壓長期上升,也造成患眼眼球較正常側來的大,仔細觀察可以看到有「大小眼」現象,經藥物適當控制眼壓之後,視力雖可恢復,但已受損的視野及視神經則無法復原。因青光眼會造成不可逆的視神經損傷,因此著重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以期能留住更多「神經本」,否則延誤治療恐有失明危險。

夏醫師也說,小孩因視力處於發育期,再加上表達能力未臻成熟,若有任何不適或者視力問題,不見得能確實讓父母知道。因此建議每個孩子滿3足歲時,應做第一次視力篩檢,之後每半年做一次追蹤檢查,以保靈魂之窗健康發育。

資料來源:優活健康網




家中也有霾害?二手菸恐增血癌、猝死率 幼兒首當其衝

Mar 09, 3:00AM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

紀錄片「穹頂之下」是近來最受討論的一部片,也使得霾害議題再度被搬上檯面,然而國健署表示,霾害其實不只來自於大環境的空氣汙染,抽菸也是生活中霾害的來源,而二手菸就是室內霾害的主要來源。


▲ 吸菸者家中霾害高,幼童首當其衝(圖/優活健康網提供)

父母吸菸,會增加下一代得肺癌的風險,更會使孩子得中耳炎、氣喘、肺炎、血癌的機率增加,甚至也可能會造成嬰兒猝死、胎兒發育不良與胎死腹中等風險,且就算不在孩子面前抽,衣服、車子、房子中所殘留的三手菸,一樣也可能會導致兒童罹患血癌。

吸菸者家中的PM2.5=一個霾害嚴重的城市

根據103年菸草控制期刊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吸菸者家中的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是非吸菸者家中的10倍,等於住在一個霾害嚴重的城市,但若是家中沒有吸菸者,則會降低70%的PM2.5暴露濃度。

此外,世界衛生組織也曾指出,與吸菸者同住,得到肺癌的機會將會比一般人高出20%~30%,且長期暴露於二手菸中,更會造成或加重孩童呼吸道疾病,除此之外,兒童白血病、淋巴瘤、大腦與中樞神經系統病變、肝母細胞瘤等癌症也與菸害有關。

三手菸危害甚高 血癌、中耳癌機率恐大增

與吸菸者同住的幼兒,除了要承受二手菸的危害外,還得面對「三手菸」的威脅。根據研究證實,吸菸者即使不在孩子面前抽,但殘留於衣服、車子、房子內的三手菸,一樣會導致血癌。

過去曾有期刊發表過三手菸致癌的研究,該研究表示尼古丁有很強的表面粘附力,會與空氣中的亞硝酸、臭氧等化合物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更強的新毒物,如亞硝胺等致癌物,黏在衣服、家具、窗簾或地毯上。

也因此,美國兒科學發表的研究報告也指出,三手菸殘留在環境中的毒性微粒,至少有11種高度致癌化合物,會造成兒童認知能力的缺陷,增加嬰幼兒哮喘機率以及中耳癌的風險,尤其對於在家中爬來爬去的幼兒威脅最大。

及早戒菸 還給孩子一個健康的環境 

根據歷年調查資料顯示,家庭二手菸暴露率自100年起,從19.9%上升到27.6%,二手菸、三手菸除了容易傷害嬰幼兒的呼吸系統外,也會嚴重影響腦部發展,因此,國健署提醒吸菸的父母及家長,應盡早戒菸,讓家中嬰幼兒與孕婦遠離二手菸的威脅。

資料來源:優活健康網




研究:痛風患者罹阿茲海默症風險較低

Mar 09, 2:30AM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

根據調查指出,台灣痛風的盛行率位居世界首位,且近年來發病年齡已有逐漸下降的趨勢,倘若在飲食上又不多注意的話,未來痛風問題恐會更加惡化,但你知道嗎?雖然痛風發作,總是令人感到非常不適,但有項最新研究卻指出,有痛風困擾的人,爾後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將會比別人降低24%。


▲ 研究:痛風患者罹阿茲海默症風險較低 (圖/優活健康網提供)

尿酸、抗氧化物 對大腦產生保護作用

該研究主要是由美國馬薩諸塞州總醫院和波士頓大學醫學中心,針對英國370萬名40歲以上的民眾,進行五年的追蹤調查,結果6萬名痛風患者中,有309人罹患阿茲海默症,而其他近24萬名非痛風患者,則有1,942罹患阿茲海默症,且研究人員將他們的年齡、性別、體重、生活型態和健康狀況納入考量,結果發現,有痛風困擾的人,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較降低於一般人的24%。

對此,研究人員表示,這可能是因為引發痛風的尿酸及其的抗氧化物質,對大腦有保護作用的關係,未來將會進行更深入的調查,而目前此研究刊登於《風濕性疾病》網站上。

資料來源:優活健康網




痛風年輕化 罹心血管疾病機率增

Mar 09, 12:30AM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

三十幾歲的陳先生,是一個業務員,工作上常需要應酬,每天都喝兩罐以上的啤酒。兩年前腳部關節開始隱隱作痛,時好時壞,近半年狀況愈演愈烈,到院檢查才發現,竟罹患高尿酸血症合併低尿酸排泄型痛風。奇美醫學中心風濕免疫科主治醫師林峻宇表示,痛風病人較健康人更容易有心血管疾病,穩定控制痛風,也有助於心臟和血管的健康。提醒民眾,應減少攝取高普林食物或喝啤酒。


▲ 痛風年輕化 罹心血管疾病機率大增(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由於生活型態改變,痛風已非老年人專利,開始出現年輕化趨勢,甚至有人二十幾歲就得到痛風。據了解,陳先生過去一年來,常在半夜上廁所或起床時發現,腳步腫脹、疼痛和皮膚發紅等症狀,常常疼痛到無法走路,往往到藥局購買消炎藥,服藥3~4天後可緩解症狀。但近半年來,發作頻率變高,才決定到風濕免疫科求診,透過抽血、驗尿檢查,確診為高尿酸血症合併低尿酸排泄型痛風,經過降尿酸藥物治療後,目前尿酸已控制在正常範圍,症狀也大幅改善。

林峻宇表示,過去痛風又被稱為「帝王病」,主要因為餐餐大魚大肉,造成血中尿酸增加,一旦超過正常值,就稱為高尿酸血症,當尿酸濃度過高,容易形成尿酸鹽結晶沈澱在關節,引起發炎反應,成為痛風。當氣溫下降時,尿酸在血中形成結晶的臨界點下降,因此痛風較容易在冬季發作;加上天冷,民眾常食用含動物內臟的火鍋、高普林的湯汁、喝烈酒或藥酒等,不少痛風病人都在進補後隔天發作。

痛風發作時,在腳部關節,會出現紅、腫、熱、痛情形,症狀在24小時內會達到高峰,幾天後會慢慢消失,因此,若不積極治療,常會延誤治療時機。隨著飲食習慣改變和代謝症候群盛行,痛風有年輕化趨勢,20幾歲發作的個案增加。林峻宇說,痛風病人較健康人,更容易有心血管疾病,穩定控制痛風,也有助於心臟和血管的健康。提醒民眾,痛風或高血脂患者,應減少攝取高普林食物或喝啤酒。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





If at any time you'd like to stop receiving these messages, just send an email to fulltextrssfeed_com_feeds_feedburner_com_ettoday_health+unsubscribe-cetua=chunhui.pixnet.net@mail.feed2email.net.
To stop all future emails from feed2email.net you can reply to this email with STOP in the subject line. Thank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unHu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