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there!
Here's the latest feed from ETtoday 健康新聞.

Add feeds@feed2email.net to your contact list to make sure you receive all your emails
Make sure to visit feed2email.net to get more feeds sent to your inbox.
To find out which feeds you are subscribed to, or to get further help, just reply to this email.


震驚!英國女嬰出生四個月猛腹脹 竟罹卵巢癌

Mar 19, 8:00AM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

隨著環境荷爾蒙、食品添加物、飲食型態的巨變與影響下,全球癌症情況日益嚴峻,就連剛出生僅僅十天的小嬰兒,竟然也會莫名罹患卵巢癌!英國一名小女嬰,剛出生十天後,肚子就一直有腹脹情況,而當地醫生起初不以為意,始終以消化不良進行治療,不料,四個月過後,肚子還是膨脹難消,直到經過一名醫師進一步檢查,竟發現女嬰罹患卵巢癌,創下全球史上最為年輕的患者之一!


▲ 震驚!英國女嬰出生才四個月 竟罹卵巢癌(圖/翻攝自網路)

這名來自英國,目前兩歲的女嬰斯蒂爾,小小年紀,卻已經過多次化學治療。一年多前,女嬰出生十天後,就一直有腹脹的症狀,無法喝下牛奶,媽媽見狀雖心急如焚,但在數月之內,找尋超過十幾位醫生,診斷的結果與說法,卻都不盡相同。

女嬰目前病情穩定 安然度過第一個生日

有醫生認為,這是因為媽媽初為人母,較為神經質,要她不用太過擔心,還有其他醫師一口咬定,女嬰是因為腸胃道的問題,所以才會常常腹脹,直到四個月後,終於有醫生進一步幫女嬰檢查,赫然發現,女嬰的右卵巢長出十公分大的腫瘤,確診卵巢癌。

至今,女嬰在一年前確診的第一時間,已接受手術切除腫瘤,目前持續後續的化學治療,但同時也出現掉頭髮的副作用,不過,她目前病情暫時穩定,還開心的度過生命中第一次的生日。

資料來源:優活健康網




驚人!他飲料當三餐喝 血糖飆破400

Mar 19, 7:00AM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

糖攝取過多會增加許多疾病風險。而國人的飲食習慣比起過去,生活當中攝取到糖的頻率及量增加了非常多,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門診發現一位20歲的青少年,三餐不正常,只喝含糖飲料果腹,一檢查發現,血糖飆升超過400、血脂升高。


▲ 糖攝取過多會增加許多疾病風險(圖/優活健康網提供)

台灣青少年嗜喝甜飲,更應積極減糖,減少肥胖等疾病危機,而成年人若攝取過多的糖分也容易造成糖尿病及代謝症候群等相關危險因子。而世界衛生組織對成人與兒童每日的糖攝取量發佈了一份新的指導方針,建議每日的糖攝取量應減少到當日能量攝取的10%。如果可以將攝取量降低至5%以下或是25克以內,則可以對健康帶來益處。

每日糖量攝取 正常量打1折才健康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蔡玉思營養師表示,若以國人飲食習慣來換算:早餐:一杯奶茶、下午:一杯含糖咖啡或汽水,晚餐:一杯含糖飲料或優格飲品,早就已經超出建議量標準。市售方糖一顆5公克約含20大熱量,一瓶養樂多就含有3顆方糖共15公克。

因此,蔡玉思營養師建議適度的選擇減糖食物攝取,建議可將奶茶改成無糖紅茶,咖啡可將糖減半、奶精也可以低脂鮮奶取代,若真的想喝含糖飲品則可選擇低脂減糖的標示。

資料來源:優活健康網




薑黃好處一籮筐 抗發炎、抗凝血還能防癌

Mar 19, 6:00AM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

近年來,薑黃成為市面上最熱門的保健食品,不管是在有機商店、傳統市場都會看見它們的蹤跡,對此醫師表示,薑黃其實就是咖哩的主要成分,它不僅能抗發炎、抗凝血、防癌外,就連對阿茲海默症也能有保護作用。


▲ 薑黃可以抗發炎、抗凝血還能防癌(圖/優活健康網提供)

薑黃素好處多 防失智、關節炎樣樣來

台北慈濟醫院中醫科楊淑君醫師表示,薑黃素除了能抗發炎、抗凝血、防感染外,還能抗氧化、防癌,且在疾病方面,過去更有多數研究紛紛指出,它在心臟、肝臟、皮膚等器官上會發揮保護功能,進而達到預防阿茲海默症、惡性腫瘤、高血糖、發炎性腸炎以及關節炎等效果。

黃素助消炎 跌打損傷藥膏少不了它

雖然薑黃素的好處多,但因為它在中醫學理上屬於行氣活血藥物,所以,對於有凝血功能障礙疾病者、孕婦來說,皆需小心服用,另外,由於薑黃在中醫裡屬於活血、止痛藥物,因此在臨床上,也常常被拿來當作敷料,像是「如意金黃散」這類用於瘡瘍腫痛或跌打損傷的外敷用藥就含有薑黃。

薑黃調味添口感 健康美味超簡單

既然薑黃的好處多,那麼到底該怎麼做才能攝取的到?楊淑君醫師表示,其實薑黃味道不重,所以,不妨在料理食物時,將其作為調味,添加少許,不僅吃得健康,又能增加風味,因此,她也提供三種簡單的料理方式,幫助民眾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吃的安心又開心:

1)在炒飯或燉飯時,加入少量薑黃粉,顏色也會變得鮮豔,吃起來也會更可口。

2)麻油炒菜時加入少許的薑黃粉拌炒,或麻油拌麵線時加入少許的薑黃粉,會有更豐富的口感。

3)冬天煮薑茶時,也可以再添加少量的薑黃粉。

資料來源:優活健康網




寶寶疝氣不即時處理 恐腸壞死、腹膜炎喪命

Mar 19, 5:00AM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

如果家中寶寶時常嘔吐,無法順利哺乳,並伴隨莫名哭鬧、便祕症狀,可能要懷疑是疝氣搞鬼!苗栗一名新生兒,每次只要哺乳,就會立刻嘔吐,經醫師檢查後,發現有雙側疝氣,只要一哭鬧腸子就會下滑到陰囊造成箝塞,但經手術後,目前症狀立即改善,終於能好好進食,醫師提醒,許多家長碰到嬰兒疝氣,都會想等長大後再行處理,不過疝氣久拖恐怕會引起腸壞死、腹膜炎,家長務必多加留意。


▲ 寶寶疝氣不即時處理 恐腸壞死、腹膜炎喪命(圖/優活健康網提供)

先天性腹壁破洞 疝氣主因

苗栗大千綜合醫院外科醫師馮啟彥解釋,造成嬰幼兒疝氣的原因為先天性腹壁有破洞,在嬰幼兒哭鬧、便秘或咳嗽時,就容易造成腹壓。當破洞加上腹壓,小腸或其他內臟器官會經過腹壁破洞到腹膜袋最狹窄的地方(即破洞之處),且容易卡在洞口,引發腸阻塞,導致肚子疼痛、嘔吐,甚至還可能排泄出血便。

他強調,過去許多民眾擔心嬰幼兒年紀小,希望長大一點再做疝氣治療,然而一旦時間拖太久,將造成阻塞更嚴重,腸道的血液供應不良而缺血,將導致腸壞死,引發腹膜炎、敗血症,最嚴重還可能危及生命。

嬰幼兒罹疝氣狂哭鬧 病情恐更嚴重

馮啟彥主任提醒民眾,尤其是很小的嬰幼兒,家長更要特別小心,因為不懂表達,只能以哭鬧來反應不舒服,反而對腹部產生壓力,讓內臟器官卡得更厲害,若沒有及時發現而延誤就醫檢查的時機,後果就不堪設想。

他同時呼籲,平常幫嬰幼兒洗澡或換尿布時,可以留意腹股溝的地方是否有不對稱或腫塊等異狀,或是寶寶容易吐奶、便秘或腹脹,也要特別注意。如果發現任何異常,一定要儘早就醫,以利即早治療。

資料來源:優活健康網




大腸癌年輕化!少運動、少蔬果是元兇

Mar 19, 4:00AM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

自民國95年大腸癌躍升為癌症發生率第一名後,發生人數便開始呈現逐年上升,及年輕化的趨勢,然而,攝取過多的肉類與脂肪、飲食中缺乏蔬菜水果纖維、生活中缺乏運動等,都是造成大腸癌的元兇,且往往等到發現時,已是癒後較差的第三第四期了,由此可見,大腸癌防治刻不容緩。


▲ 大腸癌年輕化!少運動、少蔬果是元兇(圖/優活健康網提供)

只要大腸有腫瘤、瘜肉 通常都會造成出血

台南市衛生局表示,若是大腸有腫瘤或瘜肉的話,通常都會造成出血,並且附著在糞便上跟著排出,所以,只要透過糞便潛血檢查,就可以檢測出糞便表面肉眼看不見的血液,達到大腸癌防治的效果。

所謂的大腸瘜,指的是發生在大腸黏膜層的隆起物,好發於左側大腸包括降結腸,乙狀結腸與直腸,雖然大部分的大腸瘜肉為良性,但隨著時間演變某些型態的瘜肉會演變成癌症,而大腸瘜肉其實不容易在內視鏡底下用肉眼觀察,所以,需要透過進一步檢驗才能得知。

腺瘤性瘜肉 較有演化成癌的機會

一般來說,瘜肉病理組織主要可分為增生性瘜肉、發炎性瘜肉、腺瘤性瘜肉三種,第一增生性瘜肉在大腸中最常見,但目前尚未有證據顯示會癌化;第二發炎性瘜肉,主要是大腸發炎引起,本身較不會產生癌變;第三則為腺瘤性瘜肉,較具演變為癌症的機會。

大部分的大腸瘜肉沒有症狀,除非瘜肉大於1公分或出現癌變時,才有可能出現血便、排便習慣改變、腹痛等非特異性症狀,所以,發現大腸瘜肉或腫瘤仍需仰賴大腸鏡檢查。

預防重於治療 3成以上死亡是可被預防

雖然癌症正以驚人的速度在成長,但3成以上的癌症死亡是可以預防的,因此,衛生局呼籲民眾,「預防重於治療」是癌症防治必備的理念,也是最具成本效益的策略。

其實,預防癌症的第一步就是要從源頭做起,只要堅守第一道防線,建立健康的生活型態,避免已知的危險因子,加上定期癌症篩檢的第二道防線,遠離癌症一點都不難。

資料來源:優活健康網




男大生課堂憋不住 肉毒桿菌素治膀胱過動症

Mar 19, 3:45AM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20歲男大學生,因先天性脊椎疾病壓迫神經,罹患膀胱過動症,常在課堂上發生尿失禁,而引起同儕的異樣眼光。讓他不敢喝水又害怕出門,起初使用口服藥物治療,但症狀無法改善,改以注射「肉毒桿菌素」於膀胱,每6至9個月定期施打,不再發生於公眾場合尿褲子的窘境。


▲ 莊燿吉表示,建議患者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高雄長庚泌尿科主任暨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莊燿吉理事長說,據統計,台灣約有16-至8%的成年人罹患膀胱過動症,平均每6人就有1人為此疾所擾,且年紀越大發生機率越高。發生原因為膀胱上皮分泌神經傳遞物質,刺激感覺神經,使得膀胱變得較敏感或者不自主的收縮。大部分罹病的原因不明,可能是老化、神經受損、曾經中風、攝護腺肥大,導致膀胱出口堵塞誘發膀胱病變等狀況引起。

高雄長庚曾調查院內糖尿病患者,發現院內有22%的糖尿病患罹患此病,顯示糖尿病患罹病比例較高,但真正致病因子仍待未來研究發現。

膀胱過動症主要症狀為急尿、頻尿(1天超過8次)、夜尿(起床小便1次以上),以及急迫性尿失禁,患者膀胱容量縮小,有些病人甚至儲存不到100cc的尿液就想解小便,對生活造成不便,生活品質低落,臨床上有許多患者因此不敢出外旅行,連想去聽江蕙的演唱會都因為害怕突然「漏尿」沒有辦法前往。莊燿吉理事長說,患者若有以上症狀,排除細菌感染、膀胱結石或腫瘤,才能確診為膀胱過動症。

莊燿吉理事長進一步說明,透過行為療法及藥物治療,可以解決膀胱過動的問題。行為上,可改變飲食習慣、減少攝取茶、咖啡及可樂等刺激性飲品,膀胱容量小的患者,在可忍耐範圍內適度憋尿,能夠抑制膀胱過動。藥物方面,傳統使用口服藥物,部分患者會產生口乾舌燥、便秘、頭暈、眼睛模糊等副作用,若口服藥物治療無效時,台灣衛生福利部與美國FDA現均已核准使用肉毒桿菌素來治療膀胱過動症,透過在膀胱內的多點注射,單次注射即可改善膀胱過動症狀長達6至9個月,且能重複施打,治療效果也不會因多次治療而下降,建議患者與泌尿科醫師討論後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治療,積極解決排尿問題。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





If at any time you'd like to stop receiving these messages, just send an email to fulltextrssfeed_com_feeds_feedburner_com_ettoday_health+unsubscribe-cetua=chunhui.pixnet.net@mail.feed2email.net.
To stop all future emails from feed2email.net you can reply to this email with STOP in the subject line. Thank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unHu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