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there!
Here's the latest feed from ETtoday 健康新聞.

Add feeds@feed2email.net to your contact list to make sure you receive all your emails
Make sure to visit feed2email.net to get more feeds sent to your inbox.
To find out which feeds you are subscribed to, or to get further help, just reply to this email.


坐骨神經痛要小心 不治療恐癱瘓

Dec 07, 12:30AM

健康醫療網/記者梁以辰報導

坐骨神經痛是現代人常有的一種症狀,常由於姿勢不良造成坐骨神經或是脊椎受到壓迫而產生,很多人常因為沒有太嚴重的症狀而輕忽。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主治醫師骨科羅浩儒表示,常見坐骨神經痛主要是退化,以及椎間盤突出所造成,若不治療,最終恐癱瘓。

▲坐骨神經痛非小病 不治療恐癱瘓(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坐骨神經是脊椎神經分出來的神經,是全身最大並且最長的一條神經。從脊椎一直到腳底,只要中間有任何坐骨神經被影響到都會引起坐骨神經痛。羅浩儒醫師說,大部分出現坐骨神經痛都是因為年紀造成腰椎退化,以及椎間盤突出而造成,少部分病人可能是因為臀部裡的肌肉疼痛及發炎而產生。

坐骨神經痛的輕微症狀包括疼痛及麻等,由於神經被壓迫的關係,容易導致下肢沒有力量;然而,坐骨神經痛變嚴重時,感覺神經跟肌肉的力量將嚴重的受到影響,患者會跛行,當壓迫更嚴重時,恐將癱瘓。

在治療上,羅浩儒醫師表示,若只是椎間盤突出,只需把它治療好即可;若是嚴重壓迫神經以至於影響大小便,或是肌肉完全沒力氣,就算治療完,情況也無法回到正常現象,並且容易再復發,因此建議及早治療。

羅浩儒說,勞力工作者及老人為坐骨神經痛高危險族群,建議工作時如果需要搬重物,力道的拿捏跟姿勢要注意;經常鍛鍊腹肌與背肌,對於脊椎的影響也比較少;然而,上班族也需注意,切勿駝背及彎腰,偶爾做些伸展運動也可預防坐骨神經痛發生。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




大腿長雞蛋大腫瘤 恐肌肉瘤惹禍

Dec 06, 5:00AM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

1名20多歲女性,洗澡時意外發現左大腿外側長了一顆雞蛋大小的腫瘤,就醫檢查,原初步判斷為脂肪瘤,但腫瘤卻持續長大的跡象,進一步接受切片檢查後,醫師發現,竟是罕見的發炎性肌肉瘤所導致。

▲女子大腿長雞蛋大小腫瘤 竟是肌肉瘤惹禍(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治療上,發炎性肌肉瘤必須經廣泛性的切除後再補皮,若生長位置屬於周邊血管和神經分布不多的地方,經由手術就能清除乾淨,並接受追蹤即可;大林慈濟醫院整形外科醫師許宏達指出,長在手上或足部的腫瘤雖小,很容易早期發現,但因大部分軟組織腫瘤屬於沒有症狀,除非持續擴大,壓迫旁邊的組織才會出現腫脹現象。

醫師許宏達進一步說明,但若長在肩膀或是骨盆的腫瘤,因長在較深部位,不易察覺,若出現輕微疼痛,就恐是腫瘤的初期症狀,以肢體的惡性軟組織腫瘤而言,通常會超過5公分以上,且會與相鄰組織相連,而肌肉瘤因生長緩慢,一般較小且表面光滑,可以推動,多為良性,但若摸起來感到硬硬的,又不能移動,小心可能是惡性腫瘤。

若發現肌肉異常疼痛,或摸到腫瘤,甚至感到快速長大等現象,就恐是徵兆,建議應盡快就醫檢查;許宏達提醒,及早發現就能及早接受治療,才能避免造成嚴重的後果。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




抵抗力下降 易感染帶狀皰疹

Dec 06, 4:00AM

健康醫療網/記者梁以辰報導

近來天氣變化大,造成許多人免疫力下降,致使皮膚科門診出現許多帶狀皰疹患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皮膚科醫師陳建宇表示,帶狀皰疹是由水痘病毒所造成,當水痘病毒潛伏在體內的神經節裡面,成年之後,可能因為抵抗力差而發生,若是發生在眼睛附近,恐造成失明。

▲天氣變化大 抵抗力下降易感染帶狀皰疹(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陳建宇說,帶狀皰疹是從身體的神經節發出來,沿著神經節走,常分布在身體的兩側。帶狀皰疹通常只發生於身體的半側,並且前後都有可能發生;然而,由於胸部與腹部的神經節較大片,因此常好發於這兩個部位。

壓力大、身體虛弱、感冒,以及免疫力較弱時都可能引發帶狀皰疹。陳建宇醫師表示,通常帶狀皰疹初期是以神經疼痛為表現,之後才冒出一顆一顆帶狀的水泡。陳建宇醫師進一步說,免疫功能不全者,或是愛滋病病患等,其帶狀皰疹可能會跨皮節,使全身都可能產生。

陳建宇說,由於帶狀皰疹是病毒發生的一個症狀,臨床上最怕水泡破掉,造成傷口感染而引發蜂窩性組織炎;一些特殊部位如臉上及生殖器,都將引發更嚴重的後果,若是在眼睛周圍,病毒有可能會影響到眼部造成結膜炎、角膜炎,甚至葡萄膜炎而導致失明;若是在生殖器,有可能影響排尿或是性功能問題。同時,帶狀皰疹帶來的神經痛也會讓病人難耐,即使是治療好也會疼痛,而且通常年紀越大會越明顯。

帶狀皰疹是水痘病毒,多數人由於打過水痘疫苗或是得過水痘,因此被傳染的機會不大。陳建宇醫師提醒,由於新生兒尚未有水痘病毒抗體,帶狀皰疹患者家中有新生兒,將容易因此傳染,不得不慎。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




媽媽寶寶/孕期中藥進補禁忌

Dec 06, 3:30AM

文/彭曉薇 採訪諮詢/劉桂蘭中醫診所院長劉桂蘭中醫師 化妝、髮型、攝影/班尼頓廣告風格寫真 演出/準爸爸王國任、準媽媽林雅慧

了解中藥特性

一般來說,準媽媽孕期容易身體燥熱,因此在產前適合涼性,產後適合溫性,由於孕媽咪吃的東西可透過臍帶傳達到胎兒身上,所以懷孕期間就是體質調養的最好時機,但劉桂蘭中醫師提醒,孕期若無特殊狀況,也不建議孕媽咪吃補藥,因為中醫講求「均衡」,並不會要求要多吃特定藥物或食材。

不同虛弱體質有不同補法

一、陽虛
陽虛的人會臉色蒼白,體溫偏低,平時動不動就覺得冷,因此常常會手腳冰冷,甚至常常覺得很疲倦及腰痠腿軟,尤其是許多女性在經期結束時,都會有陽虛的症狀,這時進補適合吃補陽藥,譬如巴戟天、肉蓯蓉、鎖陽、杜仲、紅參、鹿茸、杜仲、蟲草、肉桂和海馬等。

二、陰虛
陰虛容易產生虛熱,表現出的症狀多為口乾舌燥、喉嚨乾痛或頭暈目眩,容易盜汗、易怒,常常覺得體熱、膚微燙的感覺,而孕婦最常有的就是陰虛的情況,這時臨床上較常使用麥門冬、女貞子、旱蓮草,或是會選擇生地、玉竹、珍珠粉、銀耳、冬蟲夏草、石斛或龜板等中藥材。

三、氣虛
氣虛則會覺得全身疲倦乏力、頭暈心悸,即使睡十多個小時還是很累,身體動沒幾下就覺得體力不濟,想躺下來休息,且聲音低沉懶得言語,有時也會覺得食欲不振,臉色看起來虛弱、疲憊且泛黃,孕婦若懷孕初期出現這種症狀很容易造成流產,因此要特別注意,氣虛可能僅是器官功能減退的徵兆,不一定有疾病發生,而氣虛者需要補氣,藥材可選用高麗人參、西洋參、黃芪或黨參等。

四、血虛
血虛的表現方式是臉色蒼白、嘴唇發白及指甲蒼白,坐太久一站起來就頭暈無力、眼花心悸,但血虛並不完全等於貧血,貧血只是血虛的其中一種表現方式。若氣血虛弱則不容易懷孕,因為氣血是所有物質的基礎就是原料,若原料不夠身體機能難正常運作,故懷孕不易成功,因此可適時吃安胎、補氣血、補腎陽的藥,但不是整個孕期都要吃,最多吃到12週即可,而血虛進補可選四物湯、當歸補血湯、歸脾湯等。

 

準媽媽孕期中藥禁忌

‧ 牛黃、麝香:屬於清熱解毒的藥材,泄下力強,類似引經藥,會有墮胎嫌疑,易導致孕婦流産要慎用。
‧ 桃仁、紅花、川七、蘇木:能夠活血化瘀,促使血流加速流竄,易導致胎動激烈、流産與早産,相對來說,若有婦科痛經的女性,則是很好的通經止痛藥材。
‧ 牛膝、川芎:若品嚐過量可活血化瘀、引血下行,藥理試驗有收縮子宮作用,容易引起流產,孕婦及月經過多者皆忌用。
‧ 鹿角霜:鹿角去膠質的角塊,原本屬於補腎藥,調養不孕症病人的藥材,能夠提高子宮張力和增強收縮﹐若使用不當反會使胚胎發育不良﹐ 所以給的劑量要依照醫師指示調整好。
‧ 車前子:過度食用可能會引發子宮收縮、影響胎盤。
‧ 薏苡仁(薏仁):屬於人們最為熟悉的中藥食材,具有利水滲濕功效,所以會造成子宮產生興奮作用、降低橫紋肌收縮作用及羊水減少。
‧ 通草:除濕利水藥中的一種,能夠疏通筋絡,因此會影響胎兒的安定,造成孕婦羊水過少。
‧ 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功效,若有燥熱的孕媽咪可以少量服用,品嚐過量可能造成孕媽咪腸胃不適、過敏,血液異常等,還可能造成胎兒出生後「假性黃疸」,讓寶寶一生出來皮膚看起來偏黃。
‧ 珍珠粉:清涼解熱又能補充鈣質,對媽媽及胎兒都很好的中藥,讓胎兒吸收足夠鈣質,也讓媽媽不容易產生胎毒,但可能造成腹瀉,吃之前必須要對症下藥,若有早産徵兆的孕婦不宜食用。
‧ 山豆根、郁李仁、百合、何首烏、決明子、大黃、番瀉葉等:這些藥材所含的活性物質有致畸胎的作用,讓寶寶發育不健全,所以孕婦應避免食用。
‧ 人參:孕期並非完全不能食用人參,像是虛寒體質的孕婦,嘔吐情況嚴重或有少量陰道出血情況,就能經由醫生囑咐酌量食用,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但因人參有高麗參、黨參、東洋蔘、西洋蔘等種類,有溫補或涼補的差異,所以必須慎用,且人參具有抗凝血功能,建議懷孕後期的準媽媽不要食用人參,否則可能會造成生產時血流不止。

※原文刊載於2014年12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冬季常抽筋? 中醫師教你預防

Dec 06, 2:20AM

點評:睡一睡突然抽筋真的很討厭...

健康醫療網/記者梁以辰報導

冬天到了,是否發現抽筋的機會越來越高?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由於冬天氣候寒冷,當人體保衛功能不足,睡眠時又將腳暴露於被子外,容易使寒氣入侵造成抽筋現象;然而,黑糖水、含鈣豐富的食品,以及泡腳,可預防抽筋的發生。

▲冬季老是抽筋? 中醫師教你如何預防(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周宗翰說,最常見的是小腿肌肉痙攣,表現為小腿肌肉如腓腸肌,突然變得很硬且疼痛難忍,狀況會持續幾秒到數十秒鐘之久。痙攣的發生常是因為運動時肌肉的興奮性突然增高,在肌肉連續收縮過快下,將使局部肌肉出現疲勞。由於在肌肉收縮過程中.鈣離子起著重要作用,當血液中鈣離子濃度太低時,肌肉也容易興奮而痙攣。

更年期婦女由於鈣質容易流失,因此常發生腿部抽筋的症狀。周宗翰說,透過適量的黑糖水可以減緩抽筋的狀況。由於黑糖可以補肝腎,裡面也有豐富的鈣質,所以對於常常抽筋的患者可以攝取適量的黑糖。

周宗翰醫師建議,當抽筋發生時,千萬不要強硬拉扯,避免拉傷肌纖維。可採用熱敷的方法,同時朝收縮肌肉的相反方向伸展。然而,在處理前,應先確認身體處於坐姿或是臥姿,以輕柔方式反方向拉伸或拍打痙攣繃緊的肌肉;另外,試著以腳跟為中心,往下再往小趾外側緩慢旋轉,也可以協助放鬆小腿後伸肌肉群。

預防抽筋,可吃含鈣豐富的食物如蝦皮、豆製品等,除了平時多運動來增強體能之外,入睡時也要注意保暖,不要讓局部肌肉受寒。周宗翰醫師表示,睡覺前,讓雙腳浸泡熱水至膝下,有助於肌肉放鬆;睡前加強按摩小腿及腳部肌肉,並藉由伸展操,儘量使肌肉緩慢拉伸再放鬆,將可避免抽筋的發生。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




化療後防感染 注意食物衛生

Dec 06, 12:45AM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

1位40多歲乳癌第三期患者,化療後,常吃魚肉希望能補足白血球,但卻未見效,反而造成感染腹瀉,因此發高燒住院;大林慈濟醫院腫瘤中心主任蘇裕傑指出,對於化療後的患者,因白血球低下,應把重點放在於避免感染,尤其是飲食應注意衛生。

▲化療後患者防感染 注意食物衛生(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蘇裕傑主任表示,以化療的患者而言,因腸胃道吸收功能較差,飲食上應掌握好消化吸收的原則,避免過度烹飪;飲食上應以煮熟為原則,減少感染風險,尤其在海鮮類食物烹調上,講求鮮美,往往湯滾就關火,但海鮮裡頭的海洋弧菌仍未消失,不小心恐就把細菌吃下肚。

主任蘇裕傑進一步說明,飲食上除了應攝取多樣化的食物,像是米飯、麵食、燕麥片、薏仁等,多選擇未精緻加工的自然食材,另外也可多攝取蔬果,有效幫助提供身體所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

許多民間傳統療法的習俗中,多會對某些食物提出禁忌的說法,其實只要注意食物的新鮮和衛生,且不隨意服用成分不明的食物,就能避免危害身體;蘇裕傑提醒,均衡飲食且配合運動,重要是能多注意飲食衛生,就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能避免危害身體;蘇裕傑提醒,均衡飲食且配合運動,重要是能多注意飲食衛生,就能有效降低感染風險。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





If at any time you'd like to stop receiving these messages, just send an email to fulltextrssfeed_com_feeds_feedburner_com_ettoday_health+unsubscribe-cetua=chunhui.pixnet.net@mail.feed2email.net.
To stop all future emails from feed2email.net you can reply to this email with STOP in the subject line. Thanks

ChunHu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