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there!
Here's the latest feed from ETtoday 健康新聞.

Add feeds@feed2email.net to your contact list to make sure you receive all your emails
Make sure to visit feed2email.net to get more feeds sent to your inbox.
To find out which feeds you are subscribed to, or to get further help, just reply to this email.


除乾癬先減肥!體重控制治癒加成

Oct 09, 1:50PM

華人健康網 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改善乾癬,先要減肥!根據高雄長庚醫院一項研究發現,乾癬患者中如果體重較重,嚴重程度會相對愈高,而且男性比女性風險要高;醫師指出,因為肥胖組織會釋放發炎物質,導致乾癬更嚴重,如果肥胖患者減重,則有助於乾癬治療,讓病況會明顯好轉。

▲研究發現,有效控制體重,能改善乾癬症狀發生。(圖/華人健康網)

高雄長庚醫院皮膚科何宜承醫師指出,目前全台灣約有10萬名患者,根據長庚醫院皮膚科在研究399位乾癬病患後發現,5成6患者的BMI身體質量指數高於正常值24,屬於過重等級以上,BMI越高的患者,乾癬嚴重程度也越高。

BMI值越高 乾癬嚴重度越高

臨床研究並發現,過重患者有嚴重乾癬的風險是一般人的1.84倍,中重度肥胖患者則是高出常人的3.29倍。其中又以男性肥胖者趨勢較為明顯,原因在於男女脂肪分布的不同,男性的脂肪多包覆著內臟,女生的脂肪多在皮下分布。

而內臟的脂肪是主要產生發炎細胞激素的地方,這些激素會誘發過多的發炎性物質分泌,導致乾癬的發炎反應變嚴重,使得臨床上的嚴重程度增加。

治療全方位 應先控制體重

研究的案例中,有1名與乾癬共處13年的曾先生,最初從肚臍附近出現脫皮的現象,最嚴重時病灶蔓延至臉部及頭皮,當時曾先生體重約81公斤,BMI值28.4,因為沒有良好的生活型態,加上服役期間也無法定期就醫複診,病情一直處於中重度狀態,不時反覆發作。

後來曾先生接受醫院建議,先積極控制體重,改變生活型態,靠著規律運動及作息調整,成功減重13公斤,BMI值降至23.8,不僅體態變的健壯,也讓乾癬治療事半功倍。

乾癬用藥多元 生物製劑緩解 

何宜承醫師強調,如今乾癬治療的方式越來越多,目前常見的方式有外用藥物、照光療法、口服藥物和生物製劑,甚至目前最新一代生物製劑,依照病情嚴重度選擇用藥,也都有健保給付,降低民眾負擔。

過去,由於治療效果不彰,病情經常復發,導致病患3天兩頭往醫院跑,影響工作及生活品質。治療方法的進步,為中重度乾癬病患節省許多就醫時間,以目前健保給付最新的生物製劑為例,前2針需隔1個月施打,後續只需每3個月打1針,病患不再需要為了就診而時常請假,又能有效控制病情。

【醫師貼心小叮嚀】:

乾癬的治療方式已與10年前大不同,不論輕度或重度病灶,病友們應以西醫治療為主,健康生活型態為輔,就能使病情有效獲得控制。病友們應警覺皮膚病灶下,暗藏的肥胖與心血管疾病危機,就算不是中重度乾癬病患,也應該積極控制身體內外的發炎反應,避免與其他身體疾病產生共病問題。

不信偏方 治癒乾癬靠耐心

何宜承醫師強調,乾癬並非單純的皮膚疾病,主要是因免疫失調引起,並非免疫力不足,病患及其家屬常會有錯誤迷思,以為多服用補品或健康食品會間接改善病情,往往弄巧成拙,使體內的免疫反應旺盛,反而病情更加惡化,讓原本的乾癬更難醫治。

門診中也發現,有許多不肖人士利用「想根治」的脆弱心理,向病患販售偏方,曾有病患遠赴大陸接受「換血治療」,花費上百萬,得不到治療效果還有可能為害生命安全。也有病患所費不貲購買中草藥保養品,但都只得到一時的效果。




銀髮族走路變慢 恐罹肌少症!?

Oct 09, 9:08AM

點評:適當運動和充足的營養,可以有效預防並改善肌少症喔!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

老人家走路愈來愈慢,不一定是正常老化現象!研究發現,除了平衡感不好、關節疼痛、視力變差等原因會造成老人家走路越來越慢以外,因多重慢性疾病、營養不良、運動不足等原因所引發的「肌少症」,也可能是老人走路越來越慢的原因。

▲銀髮族走路變慢 恐罹肌少症!?(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奇美醫學中心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湯振青表示,一般而言,30歲以後,肌肉質量每1年會減少1到2%,60歲以後減少的速度則會快速增加。而在老化的過程中,生理狀況逐漸衰退,加上老人常帶有多重慢性疾病、身體功能缺損、活動量減少,這些都是加速肌肉質量減少的主因。

2010年歐洲老年醫學聯盟便針對老化造成的肌少症,提出標準定義和診斷方式。簡單來說,年齡65歲以上的老年人,每秒鐘正常行走速度小於1公尺或手握力差,加上肌肉質量與同性別年輕人之平均值相比,低於2個標準差以上,就可診斷為肌少症。

此外,近來研究也發現,肌少症常伴隨體脂肪的增加、代謝速率的下降,進而引發肥胖、第二型糖尿病等代謝症候群。而肌肉力量減少與活動能力下降,則會增加老人家跌倒及骨折的風險,造成老人家失能及失去獨立生活的能力,間接導致住院率和死亡率的增加。

湯振青指出,雖然目前對於肌少症的發生原因並未完全清楚,但近年來的研究已發現,透過適當的運動、營養策略和藥物治療,可以有效預防並改善肌少症。提醒民眾,不要輕忽身體發出的警訊,只要一發現老人家身體不對勁,就應立即就醫檢查,以免錯過任何疾病的徵兆。

資料來源: http://www.healthnews.com.tw/




小心! 脂肪肝恐演變成肝癌

Oct 09, 9:06AM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

很多人的健康檢查報告都顯示有脂肪肝,也就是俗稱的肝包油;醫師提醒,脂肪肝不僅會讓肝臟腫脹,且有可能會造成肝細胞纖維化,甚至進一步演變成肝硬化、肝癌,若是有脂肪肝,千萬不可輕忽,也應積極防治。

▲小心! 脂肪肝恐演變成肝癌(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根據台灣肝臟學術文教基金會調查顯示,國內成年人口脂肪肝的盛行率已高達26%-34%,遠高於B型肝炎的15%-20%,以及C型肝炎的2%-6%;顯然脂肪肝已是目前國內最常見的肝病問題。

門諾醫院腸胃內科吳大中醫師表示,脂肪肝是脂肪以三酸甘油酯的方式囤積在肝臟,脂肪肝若沒有控制與治療,有可能會造成肝細胞纖維化,甚至進一步演變成肝硬化、肝癌;而長期血脂肪偏高,也會使血液混濁,血液流速降低、循環變差,進而衍生多種心臟血管疾病。

脂肪肝與飲食有密切關係,肥胖、飲酒、糖尿病、高血脂、C型肝炎等,都是脂肪肝的危險因子;吳大中醫師指出,輕微脂肪肝是沒有症狀,只有少數有食慾不振、全身倦怠或腹脹,重度脂肪肝則可能有肝功能異常,或下肢水腫甚至腹水的情況。

吳大中醫師提醒,若是脂肪肝的好發族群,可以用腹部超音波定期追蹤;另外,雖然現在有很多治療脂肪肝的方式,但最好的控制與預防脂肪肝的不二法門,就是要從飲食控制與有效運動做起。

資料來源: http://www.healthnews.com.tw/




失明危機! 糖友眼底檢查僅1/3

Oct 09, 5:57AM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

國內約有150萬名糖尿病患者,都是發生失明的高風險族群!據統計,每4名糖尿病患,就有1名會併發視網膜病變造成失明,而定期接受眼底檢查,可以降低5成的失明風險;不過,國內去年進行眼底檢查者,卻不到50萬人,近2/3病患置身失明危機而不自知。

▲失明危機! 糖友眼底檢查僅1/3(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顯示,國內20歲以上民眾高血糖盛行率為8%,推估目前全台有近150萬名糖尿病患,其視網膜病變盛行率為26.5%,每4名糖尿病患,就有1名會併發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衛教學會理事長游能俊指出,糖尿病患者有很高的視網膜病變風險,引起失明症狀是一般人的25倍,且患病10年後,視網膜病變發病率提高60%,20年內更攀升至90%,但透過早期檢查、早期治療,可降低失明風險。

游能俊表示,根據國外研究顯示,糖尿病患接受視網膜散瞳檢查,並配合視網膜電腦斷層攝影,或螢光血管攝影,可察覺視網膜病變,初期可控制血糖和血壓,若出現視網膜病變,進而可以雷射治療,可減少50%的失明機率。

國健署建議,第1型糖尿病患發病5年內,應做第一次視網膜檢查;第2型糖尿病患,則應在確診為糖尿病時,做第一次視網膜檢查,且至少一年應做1次檢查。糖尿病患若突然出現視力減退,甚至有黑影、雙影出現,或發現有血糖急遽變動,更應儘快至眼科檢查。

資料來源: http://www.healthnews.com.tw/




糖友遇到高GI食物 吃少+吃慢

Oct 09, 3:45AM

健康醫療網/李義輝報導

糖尿病人最好是食用「低GI食物」,才能儘量避免血糖快速上升,但是,對於愛吃的「高GI食物」卻也不是不能吃;醫師提醒,糖尿病人若是遇到「高GI食物」,可以吃少一些和吃慢一點,也可以降低飯後血糖的竄高幅度!

▲當糖尿病遇到「高GI食物」 吃少+吃慢!(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新北市立聯合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林桓生表示,醣類是我們的主食,糖尿病人在食用時應注意「質」與「量」的問題;「質」的部份宜選擇「緩釋型醣類」比「速釋型醣類」來得好,因為每當飯後血糖竄高一次,就會對血管內皮細胞造成傷害,導致日後心血管疾病發生。

林桓生醫師進一步指出,「低GI食物」就是「緩釋型醣類」,而「高GI食物」就是「速釋型醣類」;至於「高GI食物」有麻糬、蜂蜜、可樂、果汁等類,而「低GI食物」包含蔬菜、蒟蒻、海藻、魚類、玄米飯等。糖尿病人應減少GI值高於60的食物,多攝取低於60的食物,而且各份食物中所含的熱量也要納入考慮,熱量200以上的食物就要節制。

良好的飲食習慣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變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新北市衛生局為銀髮族設計的「新北4季好食材」系列食譜,包括健康、養生、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高鈣及高纖,每套印製5000本,預計今年11月底前陸續推出。民眾參加衛生局或衛生所舉辦的衛教宣導,即可獲得食譜,或可上該局網站「健康食譜專區」下載參考使用。

資料來源: www.healthnews.com.tw/




大愛! 台北醫院培訓國外醫護

Oct 09, 2:15AM

點評:台灣醫療已具國際水準,應再進一步領導全球!加油!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

醫療無國界!為了替全球醫療服務盡一份心力,台北醫院從2002年開始便與衛福部合作舉辦國際醫療衛生人員訓練中心,除了成功將台灣醫療推向國際舞台之外,今年也特地和外交部合作,舉辦國際醫療成果展暨愛心義賣活動,並將義賣所得全數做為國際病患緊急醫療救助基金。

▲醫療無國界! 台北醫院培訓國外醫護(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台北醫院林水龍院長表示,目前在台灣培訓的醫師、護理人員及國際病患都有出席活動,包含來自蒙古國、印度、印尼、圖瓦共和國、布里雅特共和國、喀爾瑪克共和國、索羅門群島、奈及利亞、甘比亞、利比亞、聖文森等等。透過特色文物展示及介紹、傳統歌舞表演及異國紀念品義賣等活動,促進國際文化交流。

此外,與會學員也有準備代表國家文化的才藝表演,奈及利亞學員腳踩搖鈴、雙手奮力拍打非洲鼓,甘比亞學員敲擊著鐵琴,兩人一搭一唱帶來富涵生命力的非洲鼓與傳統舞蹈;蒙古國醫師動聽的傳統歌謠,嘹亮的歌聲讓人心曠神怡;印尼學員穿著獨特的沙龍及頭飾帶來傳統的爪哇舞蹈。學員的表演讓人熱情又吸睛,讓出席活動的各國大使讚不絕口。

不僅如此,會場也準備了各國美食,讓大家品嘗最道地的口味。出席盛宴的學員和貴賓來自不同種族,大家不分膚色齊聚一堂,就像是小型聯合國,為了全球醫療貢獻一己之力。

資料來源: www.healthnews.com.tw/





If at any time you'd like to stop receiving these messages, just send an email to fulltextrssfeed_com_feeds_feedburner_com_ettoday_health+unsubscribe-cetua=chunhui.pixnet.net@mail.feed2email.net.
To stop all future emails from feed2email.net you can reply to this email with STOP in the subject line. Thank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unHu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