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there!
Here's the latest feed from ETtoday 健康新聞.

Add feeds@feed2email.net to your contact list to make sure you receive all your emails
Make sure to visit feed2email.net to get more feeds sent to your inbox.
To find out which feeds you are subscribed to, or to get further help, just reply to this email.


暑濕上身! 食慾不振且頭昏腦脹

Jun 08, 9:45AM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正逢春夏交際時節,天氣不穩定,臨床上,因食慾不振、腹部悶脹甚至頭昏腦脹的患者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部醫師陳思帆指出,主要是因暑日濕氣侵犯人體的表現,多好發在脾胃消化功能較差的患者身上。

▲食慾不振且頭昏腦脹 恐是暑濕上身(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目前醫學解釋食慾不振、腹部悶脹又被歸類為急性胃腸炎,透過藥物或輸液補充等就能有效紓緩;陳思帆說,以傳統中醫來看,脾胃消化功能不好的患者,體內氣機原本就不順,導致外濕引動內濕,就容易出現頭暈、腦脹、四肢肌肉沉重等症狀。

醫師陳思帆進一步說明,若屬症狀輕微者,則可煮食綠豆、紅豆湯等,利用食療方式紓緩症狀,另外,也可採以按摩穴位達到自我保健,像是頭部的太陽穴、手部合谷穴或是下肢陰陵泉等,按壓3至5分鐘,若是出現噁心、嘔吐等症狀,則可按壓內關穴,幫助紓緩症狀。

平時除了應選擇穿著透氣的衣料,進出冷氣房也應保持頭身乾爽,飲食上,也應盡量減少冰涼等食物,降低濕氣進入體內,導致阻滯於腸胃;陳思帆提醒,保持良好作息,且配合運動就能遠離症狀纏身,但若症狀持續嚴重,則建議應盡快尋求專業醫師的協助。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




天熱蚊蟲過敏多 防蚊措施不可少!

Jun 08, 7:56AM

點評:大熱天卻引來更多討厭的蚊蟲,做好防蚊以保健康、抗過敏!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

端午連假結束,也宣告著夏季正式來臨,此時除了登革熱和腸病毒外,皮膚病也很常見!醫師指出,每年進入梅雨季節以後,因蚊蟲過敏而罹患「丘疹樣蕁麻疹」的患者便會增加3成左右,提醒民眾出門在外應做好防蚊措施。(圖片來源/取自網路)

▲夏季蚊蟲過敏增3成 防蚊措施不可少!(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書田診所皮膚科鄭惠文醫師表示,丘疹樣蕁麻疹是一種因昆蟲叮咬引起過敏反應的皮膚病,諸如蚊子、蚋(小黑蚊)、跳蚤、塵螨、臭蟲、毛毛蟲和蛾等,都有可能會引起人體過敏反應。「不過,不一定是被叮咬,體質較敏感的人,只要白蟻身上的鱗片掉落到皮膚上,就有可能引起過敏。」

臨床上,患者多半會在過敏部位出現約綠豆大小的淡紅色丘疹,摸起來較硬,且頂端常有小皰。由於患部會有劇烈發癢的感覺,特別是在晚上睡覺時,因此患者常會忍不住搔抓,搔破後,傷口便會結痂。部分患者則會在患部形成水泡。

治療方面,鄭惠文指出,塗抹局部類固醇就可改善丘疹樣蕁麻疹,只有少數較嚴重的患者得使用口服類固醇。不過,由於丘疹樣蕁麻疹好發於嬰幼兒身上,小朋友常會因搔癢難耐而忍不住搔抓,進而引起感染問題,因此家長們在夏秋季節應格外注意。

鄭惠文也建議,要預防丘疹樣蕁麻疹就得注意居家環境、工作場所和學校,是否有定期清除昆蟲和噴殺蟲劑;家有寵物者也應將寵物養在戶外,並殺死所有可能的跳蚤或蟲子。外出時,也應噴上驅蟲液或攜帶防蚊驅蟲產品和長袖衣物,預防蚊蟲叮咬。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




躁熱變煩躁 醫:吃飽睡好可緩解

Jun 08, 5:06AM

點評:心靜自然涼?天熱時更要填飽肚子、安穩睡眠,煩躁就可解。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

這幾天氣候悶熱,不少民眾都大呼受不了,連帶引起煩躁鬱悶等負面情緒,校園內也陸續出現學生上課時浮躁不安的情形。醫師提醒,在這個時節,除了盡量維持環境通風涼爽外,吃飽、睡好、生活規律,也可稍稍安定煩躁的情緒。

▲天氣悶熱好煩! 醫:吃飽睡好可緩解煩燥(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書田診所精神科主治醫師施佳佐表示,天氣影響情緒某種程度主要是和體質有關,這是因為某些體質的人對外界環境的敏感度較高,因此情緒便容易受到天氣影響,進而出現陰天憂鬱、悶熱焦躁的情形。

該如何緩解?施佳佐強調,事出必有因,情緒如果會明顯受到影響,大多都是因壓力不平衡所致,因此只要找到壓力來源,讓心獲得適當喘息,通常就可緩解焦躁、放鬆心情。

施佳佐建議,如果天氣晴朗的話,可嘗試到戶外運動、曬曬太陽,研究顯示,運動和曬太陽都可提升快樂情緒;若是雨下不停,則可考慮按摩或泡湯等室內活動,或可選擇在家聽音樂、看影片,紓壓一下。

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張學岑也建議家長們,夏天孩子容易浮躁,影響學習狀況。因此,除了盡量保持環境通風涼爽外,也應多注意孩子睡眠和飲食狀況,畢竟沒吃飽和睡不飽也容易影響情緒。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




梅雨快成霉 類風濕性關節炎易發

Jun 08, 3:22AM

點評:梅雨超大,雖有助緩解缺水,但易引發病痛,慎用藥物控制。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

梅雨季節來臨,不僅有過敏困擾的民眾頭疼,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也應提高警覺!醫師指出,每年到了這個時候,病友們的發病嚴重度便會提高至少10-15%;提醒病友們,在這種關鍵時期,要特別注意藥物控制。

▲擾人梅雨季 類風濕性關節炎易發病(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台灣免疫風濕疾病關懷協會理事長暨台中榮總免疫風濕科醫師陳得源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關節慢性發炎的自體免疫疾病;是因免疫系統失調,讓體內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態,破壞身體正常結構,造成關節變形、甚至殘廢,患者也容易因關節疼痛及磨損而失去部份活動能力,需長期治療才能穩定控制病情。

「溫度、濕度和氣壓,是影響類風溼性關節炎的三大因素。」陳得源進一步說明,類風溼性關節炎,顧名思義,每當濕度變高或溫度變低時,患者便特別容易發病。因此,每年到了五月梅雨季節,戶外氣候悶熱潮濕、室內空調卻很強的情況下,病友便容易因一冷一熱的溫差變化,導致關節痠痛腫脹。

陳得源因此建議病友們,應多注意居家內的溫度和濕度,切記冷氣不要開太強、並善用除濕機;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定時服藥,千萬不可自行中斷藥物。飲食上,由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口服藥物容易引起骨鬆危機,因此,患者應多攝取含豐富鈣質和維他命D的食物,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飲食均衡,才能避免其他併發症找上門。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




媽媽寶寶/喉嚨痛.發高燒 小心A族鏈球菌

Jun 08, 3:19AM

文/曾詠蓁 採訪諮詢/貝爾聯合診所院長詹子慰醫師

寶寶喉嚨痛、發高燒會讓父母很擔心,不知道是不是得到了流感、還是其他疾病!小兒科醫師提醒家長,寶寶若有喉嚨痛、合併發燒的症狀,代表罹患的可能是較嚴重的感冒,的確不能掉以輕心。

喉嚨痛可能罹患了什麼病

貝爾聯合診所院長詹子慰醫師表示,寶寶喉嚨痛代表罹患的是較嚴重的感冒,從腸病毒、A族鏈球菌、流感都有可能。有時候寶寶第一天發燒時就醫,醫師尚無法清楚判斷他罹患的是什麼疾病,要到了第二天以後,臨床上才有較清楚的症狀,因此第一次就診後的回診、複診也很重要。

腸病毒

春末夏初是腸病毒流行的季節,若是罹患腸病毒所導致的喉嚨痛,寶寶會感覺非常不舒服,不大願意吃東西。在發燒的第二天,醫師檢查患童的喉嚨時,會發現咽喉處有侵入性的潰瘍。除了喉嚨痛之外,寶寶的舌頭、上顎也可能有潰瘍,發燒會高燒到攝氏39度以上,持續約3〜5天。喉嚨痛的症狀會持續5〜7天,這段時間可以給寶寶吃一些冰涼的食物,如冰淇淋、布丁等,讓他補充熱量、緩解口腔的不舒服。

A族鏈球菌

詹子慰醫師指出,A族鏈球菌是環境裡的常態細菌,常存在於人類的口腔中。平常時候可以與之和平共存,但當人免疫力不佳時,A族鏈球菌就可能會大量繁殖而形成疾病。

A族鏈球菌會引發急性咽喉炎,使患者的喉嚨像是新鮮牛肉一樣,呈現鮮紅色與一顆顆的出血點。它的疼痛程度不及腸病毒所引起的喉嚨痛,但是咽喉處會化膿,看起來像沾了白色的煉乳。A族鏈球菌須以抗生素治療,而且使用抗生素就一定要用足、用完,切莫中途停藥!若沒經過治療,A族鏈球菌可引發5〜6天的高燒(38℃以上),而且可能後續引發風濕性心臟病、腎絲球腎炎、風濕性關節炎等嚴重疾病,因此對這種病菌需要提高警覺。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也會引發寶寶喉嚨痛,不過這種痛相較於腸病毒、A族鏈球菌所引發的疼痛較為輕微。所以家長會發現寶寶還是能吃東西,但眼睛水水的,總是一副想哭的模樣,會併發全身痠痛、發高燒等症狀,目前會以克流感、瑞樂沙(採用噴的方式,適用於孕婦以及較大兒童)這類抗病毒的藥來治療。

要注意的是,為及早控制病情,最好在發病的48小時內,服用克流感或瑞樂沙療效最佳。與抗生素不同的是,克流感、瑞樂沙並非直接殺死流感病毒,而是將病毒鎖在已被感染的細胞內,阻止病毒繼續向外擴張,等待人體的免疫系統一舉殲滅這些被圍住的病毒。所以及早使用並要用完(一般需要吃5天,早晚各一次),是治療流感很重要的方法。

認識A族鏈球菌

詹子慰醫師形容,A族鏈球菌是一種對身體組織侵襲性很強的細菌,就像是戰車一樣地吞噬被感染細胞!它不僅會存在於我們的口腔,也會在皮膚上出現,常聽到的蜂窩性組織炎,就可能起因於A族鏈球菌與金黃色葡萄球菌的交叉感染。
A族鏈球菌與化膿細胞密切相關,因此典型的症狀是會引起化膿反應。而扁桃腺是人體免疫系統防衛的重要關口,因此當感染A族鏈球菌時,常會見到扁桃腺、咽喉等處發炎、化膿的症狀。

直到去年還屬於通報傳染病的猩紅熱,就是A族鏈球菌的傑作,好發於5歲以上的兒童。除了喉嚨腫痛、草莓舌、發高燒外,身體還會出現紅色的丘疹,主要位於軀幹、頸部、四肢、身體皺摺處,摸起來好像是粗粗的砂紙,紅疹消退以後,約1〜2週後會有脫皮的現象。

最常罹患A族鏈球菌相關疾病的年齡層是5〜15歲的兒童,好發的季節在冬天、春天,正好也是流行性感冒盛行的季節,要避免與流感發生混淆,臨床上的正確診斷很重要。


※原文刊載於2014年6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http://www.mombaby.com.tw/)。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健保給付深層靜脈栓塞藥品 患者受惠

Jun 08, 1:15AM

點評:有深層靜脈栓塞問題的病患荷包可省了,健保給付減輕負擔。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深層靜脈栓塞不治療,嚴重恐導致肺栓塞而致死。但傳統治療深層靜脈栓塞的藥物,患者必須住院接受注射及口服藥物,頻繁抽血監測、調整劑量,且容易受藥物、食物交互作用影響,導致出血風險高;如今,健保已給付新型口服抗凝血藥治療深層靜脈栓塞,可免去患者住院、監測的困擾,並降低出血風險,可望大幅提升治療效果。

▲健保給付新藥 深層靜脈栓塞患者受惠(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77歲的陳奶奶,去年摔倒造成髖骨裂傷需臥床休養,不料長期臥床,卻導致右腳腳底到小腿,發生深層靜脈栓塞,需要立即治療。但因其曾動過心臟手術,不適合使用傳統的抗凝血藥物,醫師建議自費使用新型的口服抗凝血藥,迄今治療6、7個月,腿部腫脹情況改善許多。目前藥物已有健保給付,讓她省下許多醫藥費用。

三軍總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治醫師李中毅指出,傳統治療深層靜脈栓塞,以抗凝血藥為主,患者需住院5至7天,同時接受注射及口服藥物治療,並進行抽血監測、頻繁調整劑量,嚴密監控避免發生出血風險,且傳統藥物容易與食物、藥物交互作用,常使醫師陷入劑量過與不及、療效與風險之兩難。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吳造中表示,新型口服抗凝血藥物,大幅降低深層靜脈栓塞傳統治療上的不便,患者不必住院、不需監測,也不需反覆調整劑量,藥效作用快速,2至4小時內即達血中治療濃度,且與藥物、食物交互作用低,大幅降低出血風險。

健保署自今年5月1日開始,給付新型口服抗凝血藥,作為急性深層靜脈栓塞的治療及預防栓塞復發,患者需接受血管超音波檢查,治療初期21日內每天早晚一次,第22日起每天服用一次即可,提供更簡便、安全的治療選擇。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





If at any time you'd like to stop receiving these messages, just send an email to fulltextrssfeed_com_feeds_feedburner_com_ettoday_health+unsubscribe-cetua=chunhui.pixnet.net@mail.feed2email.net.
To stop all future emails from feed2email.net you can reply to this email with STOP in the subject line. Thank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unHu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