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there!
Here's the latest feed from ETtoday 健康新聞.

Add feeds@feed2email.net to your contact list to make sure you receive all your emails
Make sure to visit feed2email.net to get more feeds sent to your inbox.
To find out which feeds you are subscribed to, or to get further help, just reply to this email.


秋天吃蟹好美味 當心痛風發作

Oct 23, 7:00AM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秋天是品蟹的季節,不少老饕趁機大快朵頤一番,不過,有痛風的患者只能望「蟹」興嘆,深怕吃了美味的螃蟹,卻引起痛風發作。醫師表示,痛風患者確實要避免蝦蟹貝類等高普林的食物,不過並非不能吃,掌握淺嚐即可、不要大量食用的原則,可避免痛風發作。

▲秋天品蟹好美味 小心痛風發作(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台北榮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林孝義表示,痛風發作的主因是尿酸偏高,當尿酸鹽結晶沈積於關節腔內,導致關節發炎,而引起關節疼痛、腫脹的症狀。其實影響身體內的尿酸來源是細胞新陳代謝、飲食攝取,其中體內產生的尿酸遠高於飲食攝取,食物產生的尿酸只占身體內總尿酸2成。

「吃豆製品會得痛風」、「痛風的人不能吃海鮮」,這是許多痛風患者的迷思。林孝義指出,痛風患者常在大吃大喝後,關節出現紅、腫、熱、痛的症狀,是因體內的血中尿酸原本就已過高,短時間內,攝取大量高普林食物所產生的尿酸,往往無法承受,因而造成血中尿酸濃度爆增,而引起痛風發作。

林孝義強調,痛風患者的飲食習慣,要掌握不要暴飲暴食的原則,其實任何食物都可以吃,但不可一次攝取過多,也不要在短時間大量吃單一食物;若是急性發作期,則必須嚴格監控飲食,避免攝取高普林的食物,如內臟、蝦蟹貝類、肉湯。

資料來源: www.healthnews.com.tw/




從小肌肉無力 恐是巴特氏症候群

Oct 23, 6:00AM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一名30歲的女子,從小就有肌肉無力、倦怠等現象,最近情況愈來愈嚴重且影響日常生活,就醫抽血檢查,其血鉀濃度異常低下,再進一步檢查發現,她罹患了一種罕見疾病「巴特氏症候群」。醫師指出,此疾病是由於基因異常導致腎小管發生病變,造成體內鉀、鎂、鈣離子等微量元素含量極低,嚴重恐心律不整猝死。

▲從小肌肉無力 原來是巴特氏症候群(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收治患者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腎臟內科主治醫師陳永泰表示,該病患的血鉀濃度僅1.2 mEq/L,而一般人為3.5至5.1 mEq/L,判斷為低血鉀症,服用鉀劑卻未改善,進一步檢查發現,其體內鎂、鈣離子也很低,最後診斷為巴特氏症候群。

陳永泰指出,巴特氏症候群是一種罕見的遺傳疾病,發生率僅百萬分之1,通常患者會有明顯的肌肉無力、倦怠等現象,因為腎小管發生病變,導致體內離子濃度失衡,造成長期缺乏鎂、鈣離子,嚴重恐心搏過慢、心跳停止而死亡。

另外,陳永泰提到,排除有服用利尿劑、長期腹瀉、嘔吐等症狀,容易造成體內鉀離子濃度低下,還有另一種罕見疾病「吉特曼症候群」,常與巴特氏症候群產生混淆,也可能導致低血鉀症,呼籲民眾若有從小肌肉無力、倦怠等,最好就醫檢查,及早找出病因、及早治療。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




財訊/【伊波拉危機】世紀黑死病來襲 你必須懂的9件事

Oct 23, 5:16AM

文/陳敏靜

原本徘徊在西非黑暗叢林的死亡陰影,正逐漸籠罩全球!

今年9月初,西非國家每週新增1000起感染案例,但世衛組織官員警告,隨著伊波拉疫情擴散,到12月初,可能出現每週10000起的新增感染案例。

這種「恐懼因子」隨著歐美國家新增病例牽動人心,10月15日,僅美國疾管局(CDC)官員證實,德州達拉斯第2名護士感染伊波拉病毒,道瓊工業指數盤中就應聲重挫370點。

專家指出,不是只有爆發疫疾才會傷害經濟,單是恐懼便足以造成巨大損失。然而,當伊波拉病毒入侵亞洲,我們該擔心的將不會只是經濟損失,生命存活的威脅,恐怕更是直接而切身的議題。

史上最嚴重 致死率5成

1976年以來最大一波伊波拉病毒感染,已成當前全球最大的變數。伊波拉襲擊台灣的機率高嗎?伊波拉與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何者比較可怕?治療伊波拉的藥物目前進度如何?世紀黑死病來襲,你不能不知道的9件事。

Q1這波伊波拉疫情有多嚴重?

A:這波疫情集中在幾內亞、賴比瑞亞等西非國家,但隨著在西非疫區照顧患者的醫護人員受到感染,以及來自疫區的患者前往外國就醫,美國和西班牙等均出現感染案例。目前全球總計7個國家出現感染,成為1976年以來最大一波伊波拉病毒感染。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的報告,1976年以來,世界各地曾出現30多次伊波拉病毒病例,但近期西非的伊波拉疫情,卻是史上最大規模的災情,已造成9000人感染,4500人死亡。

Q2為什麼這次的伊波拉疫情會成為史上最嚴重的一次?

A:參與疫情應變團隊的美國杜蘭大學(Tulane University)熱帶醫學專家包許(Daniel Bausch)提到5個原因:

一、這次感染的是薩伊伊波拉病毒,是致死率最高的一種伊波拉病毒。

二、疫區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地區,當地只有簡陋的設備可以應付爆發的疫情,而且國家間無法協同控管人口流動,也就無法有效控制疫情。

三、疫區醫院普遍缺少醫療手套、口罩、乾淨針頭還有消毒劑,以致讓醫療中心成為病毒集散地,加劇疫情擴散。

四、當地人為了謀生經常出入叢林,這些活動都增加了伊波拉病毒跨物種感染的風險。

五、伊波拉病毒通常爆發於進入乾季之際,極端乾旱環境,影響了感染伊波拉病毒的蝙蝠比例。

Q3伊波拉與SARS,何者比較可怕?

A:2002年底襲擊兩岸三地的SARS,可經由空氣及飛沫傳染,當時全球總計約10000起感染案例中,有1000起死亡案例,死亡率僅10%。相較之下,伊波拉雖僅能藉由體液傳染,但死亡率高達5成,較SARS高出4倍。

亞洲高風險 應變力也強

Q4伊波拉襲擊台灣的機率高嗎?

A:雖然伊波拉活躍於非洲,但人口逾40億的亞洲,曾是SARS及禽流感等重大傳染疾病疫區,反映存在一定風險。世衛組織西太平洋地區主任申英秀(Shin Young-soo)表示,跨國旅行、經濟貿易,以及勞務人員輸出等因素,都可能使伊波拉病毒出現在東亞地區。不過,她強調,東亞地區過去曾應對過SARS、禽流感等疫情,因此比其他地區更加了解公共衛生安全教育、疾病監測以及資訊發布透明的重要性,在準備工作方面也會更加充分。...(本文截自財訊雙週刊462期)




天天指甲彩繪 恐染甲溝炎灰指甲

Oct 23, 2:00AM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彩繪指甲好美,但可別天天擦!一名21歲愛漂亮的女大生,從大一開始愛上彩繪指甲,不論上課還是出去玩,都會在指甲塗上各顏色的指甲油,最近發現指甲的顏色變愈變深,指甲油必須塗抹更厚才能蓋住,不料,指甲周圍皮膚竟開始紅腫、疼痛,就醫檢查感染了甲溝炎。

▲天天彩繪指甲 恐染甲溝炎灰指甲(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主任王國憲指出,彩繪指甲由於顏料附著在指甲表面,導致指甲長期悶熱容易滋生細菌、黴菌;若指甲已變色、變脆、變厚,恐感染灰指甲;若指甲周圍皮膚會痛、紅腫、化膿,代表感染甲溝炎,當發生類似情形則不建議繼續彩繪指甲。

王國憲強調,彩繪指甲前,應先塗抹護手霜及護甲霜,等待約1小時,讓指甲充分吸收發揮保護效果,再塗上指甲油,可降低對指甲的傷害;而使用去光水卸甲前,也要先塗上護手霜,並儘量不讓去光水接觸指甲周圍的皮膚,以免丙酮、乙酸甲酯等成分,引起皮膚發生脫皮、紅疹等過敏反應。

「指甲油最好不要天天擦,」王國憲建議,彩繪指甲一星期至少休息2至3天,若指甲出現顏色變深、變厚、脫屑,甚至指甲周圍皮膚有紅疹、長水泡等症狀,顯示不適合此款去光水或彩繪顏料,應暫停使用。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




學子課業重 如何「長大人」?

Oct 23, 1:50AM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12年國教首次施行,今年在一片混亂中畫上句號,不但是孩子苦,家長更是罵翻了!各級學校最近正在舉辦段考,面對數不清的考試,尤其是正值「長大人」的孩子,該補充哪些營養,才能長得高又壯呢?中醫師指出,出現第二性徵的孩子,代表開始生長發育,建議可利用補氣活血、顧脾胃的中藥材,如西洋參、黃耆、當歸、熟地等,調理身體幫助長高。

▲學子課業壓力大 該如何「長大人」?(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中醫師陳潮宗表示,青少年面臨龐大的課業壓力,以中醫觀點來說,會導致「肝氣鬱結,脾失健運」,也就是情緒壓力大,肝鬱容易造成體內的氣血流通不順暢。隨著肝鬱時間增加,更影響腸胃道功能,營養吸收變差,進而影響生長發育。另外,若長期熬夜讀書,「肝鬱化火」更會出現上火症狀,如口乾舌燥、口瘡、便祕、長痘痘等。 由於現代人多忙碌,不只是雙薪家庭忙於工作,學子們更是忙於課業,將轉骨方的菁華製成膠囊或飲品,免去傳統中藥熬煮的步驟,也減少苦澀的味道,方便家長購買給孩子使用,而且接受度很高。陳潮宗則是建議,每個人的體質可能有差異,可先諮詢中醫師再服用同時應選擇無農藥殘留、無重金屬等檢驗合格的產品。

何時最適合開始「長大人」呢?陳潮宗指出,一般來說,女性的發育期約在8歲至14歲間,而男性則是在9歲至18歲。當出現「第二性徵」時,男女性會開始長陰毛、腋毛,男性會有喉結突出、聲音沙啞低沉,及骨架變寬大,女性則是乳房變得豐滿,皮下脂肪開始堆積、形成女性的三圍,以及皮膚變細緻等性徵。若是需要長高的學子,出現第二性徵就可以開始調理身體。

陳潮宗表示,農曆節氣中的「白露」,是最適合開始調理身體的時候,中醫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認為氣候逐漸轉涼的秋天,是為了來年春夏陽氣生長順利而打基礎,秋冬養陰最適合為邁入青春期孩子改造體質;除了調理身體外,睡眠充足、營養均衡及適度運動,是成長中的青少年最不可缺少的三大要素。發育期間應12時前入睡,以免生長激素不分泌,自然長不高,可多補充高蛋白質的食物,並避免高糖、高油的油炸、含糖飲料,以免過度肥胖會導致性早熟,使骨骺板提早閉合妨礙生長,另外,建議多從事跳躍的運動,如打籃球、跳繩,可以促進生長。

藥師小叮嚀:
邱秀華藥師表示,轉骨方的膠囊及飲品的中藥材選材、品質管控相當專業,一般委外OEM的廠商較無掌控能力,改以明星代言的這類產品,製作宗旨不明確;希望民眾在選擇時別忘了要考慮藥材來源、製程、品管都經過嚴格的控管,又有第三單位的把關與驗證的優良廠商,才能省時省力的讓孩子得到適當的營養補充,贏在起跑點上。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




注意! 愛吃冰的女性恐罹不孕症

Oct 23, 1:00AM

健康醫療網/記者梁以辰報導

愛吃冰的女性要注意了!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科主任江裕陽表示,吃太多冰冷的東西,將會導致女性不孕。現代人長期壓力大,加上熬夜又喝冰冷的飲料,或是寒性的食品,將造成身體代謝不好,影響子宮卵巢的健康,進而導致不孕。

▲愛吃冰的女性注意! 小心得到不孕症(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江裕陽說,一般所謂冰冷的食物,為比自身體溫還要低溫的食物,若導致身體承受不住,將會影響體內的血液循環;但是要注意的是,冰冷的定義是依照個人體質而有所不同。吃冰會導致不孕的原因在於,冰冷的東西,會讓身體循環不好,吃久了,養氣就不足了;身體變寒,導致代謝慢下來,輸卵管就會堵塞住,受精卵的成長環境就會受限制。因為輸卵管的暢通,將會決定卵子與精子是否能相遇,受精後順利到達子宮內。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科醫師周宗翰指出,愛吃冰冷的女性,其體質會偏寒性,體內溼氣加重而導致月經不正常、身體循環不好、經痛、腹痛、腰痠以及月經量變少的症狀。一般偏寒性體質的人應補「溫性」的食物,例如桂圓、紅棗、黑糯米、韭菜、大蒜,但切記不可過量。

周宗翰醫師建議,想要易受孕的女性應盡量少吃冰冷的食物,多做運動,溫敷丹田,而有吃素習慣的女性,因為生菜沙拉屬涼性食物,要盡量避免食用,如此將可提高受孕率並且同時改善婦科疾病。

資料來源: www.healthnews.com.tw/





If at any time you'd like to stop receiving these messages, just send an email to fulltextrssfeed_com_feeds_feedburner_com_ettoday_health+unsubscribe-cetua=chunhui.pixnet.net@mail.feed2email.net.
To stop all future emails from feed2email.net you can reply to this email with STOP in the subject line. Thank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unHu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