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there!
Here's the latest feed from ETtoday 健康新聞.

Add feeds@feed2email.net to your contact list to make sure you receive all your emails
Make sure to visit feed2email.net to get more feeds sent to your inbox.
To find out which feeds you are subscribed to, or to get further help, just reply to this email.


完整大腸鏡檢查 她才發現腸瘜肉

Mar 11, 7:00AM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38歲上班族王小姐,今年初公司安排健檢,大腸鏡部分僅包含乙狀結腸鏡,在護理師了解其過往飲食習慣後,建議接受完整大腸鏡檢查。結果發現,她的腸道右側有6顆腺瘤型瘜肉,大小都差不多1公分,變成大腸癌的機率極高,所幸及早發現切除,免於走上罹癌一途。


▲ 做完整大腸鏡檢查 她才發現腸瘜肉(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王小姐說,出社會後三餐都外食,一星期五天吃漢堡、炸雞及薯條,只喝可樂、珍珠奶茶 ,不喝水,雖然沒有便祕及腸胃不適等症狀,但日前健康檢查發現,腸道右側竟有6顆瘜肉,相當慶幸自己做了完整大腸鏡檢查,才沒有錯失早期發現、早期切除瘜肉的黃金時機。

收治病例的健檢診所院長鄭乃源指出,檢查發現,該患者腸道右側有6顆高癌化風險的腺瘤型瘜肉,其中4顆在橫結腸、2顆在升結腸,且大小都差不多1公分。據統計,腸瘜肉只要超過1公分,10年內有3分之1恐癌化。

以往民眾普遍認知腸瘜肉,多好發在左側直腸或乙狀結腸處,因此只做直腸鏡或乙狀結腸鏡,而非完整大腸鏡。鄭乃源強調,其實右側瘜肉與左側瘜肉發生率相當,只是右側瘜肉型態較不明顯不容易發現,但癌化速度卻高3倍,若檢查只做一半,容易錯失預防先機。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




腦中炸彈爆裂!婦人突然頭暈嘔吐 差點送命

Mar 11, 7:00AM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

如果驟然出現頭暈、嘔吐、頭痛的症狀,第一時間的處理反應,請學會「趕快就醫」,當心是腦中炸彈突然爆裂!一名六十五歲的陳姓婦女,平日身體無恙頗為健康,但日前卻突然頭痛欲裂、嘔吐、頸部僵硬,趕緊送醫後,已呈現半昏迷狀態,經火速檢查,確診為腦部自發性蜘蛛膜下出血,所幸經緊急治療,目前已無大礙,也沒留下任何後遺症。


▲ 腦中炸彈爆裂!婦人突然頭暈嘔吐 差點送命/圖片取自優活健康網)

腦動脈瘤微血管中異常囊泡

苗栗大千綜合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李世祥表示,腦動脈瘤正確來說是在血管分叉處長出來的囊泡,形成的原因必須具備以下兩個條件,第一、血管壁的缺損,正常的血管壁有3層結構,而動脈瘤形成的地方,其管壁缺少中層結構,僅剩下內層及外層而已。

第二、必須再加上長期的血流衝擊,才會在血管分叉處產生囊泡,這樣的過程常發生於年紀較長的成年人,或是曾經單邊腦血管阻塞者,以及腦動靜脈血管畸形者的同側血管。

李世祥說,大部分腦動脈瘤在破裂前都沒有症狀,事前不會有任何不舒服,但是當動脈瘤破裂時,患者可能會感覺到突然地劇烈頭痛,伴隨視力模糊、噁心、嘔吐、頸部僵硬,嚴重時更會頓時失去意識,甚至呈現重度昏迷。

腦中炸彈 致死率高達50%

一般來說第一次動脈瘤破裂後,約有40%至50%的死亡率,第二次破裂則有70%左右的死亡率,第三次破裂就有高達90%以上的死亡率。動脈瘤破裂一次後,出現再次破裂的機率非常高,因此萬一發生動脈瘤破裂時,一定要即時送醫處理。

醫師呼籲,任何年齡的人都可能有腦動脈瘤,而動脈瘤沒有明顯的徵兆或與遺傳的相關性可研判,往往都要等到動脈瘤破裂後,才驚覺嚴重性。建議民眾,可以藉由腦動脈電腦斷層攝影或腦動脈核磁共振造影,來確認自己是否有腦動脈瘤,以利即早處理並降低腦動脈瘤破裂的風險。

資料來源:優活健康網




寶寶真的有胎內記憶?醫:無稽之談

Mar 11, 6:00AM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

每一個寶寶都是爸爸媽媽的小天使,日本曾有專家出書表示,寶寶擁有在媽媽子宮中,甚至在來到媽媽肚子前的記憶,消息一傳出,有不少新手媽媽爭相實驗在自家寶貝身上,並開心表示驗證成功,聽起來溫馨感人,但實際上醫師卻表示,根本是無稽之談。


▲ 寶寶真的有胎內記憶?醫:無稽之談(圖/優活健康網提供)

感官發展不完全 記憶力更是瞎扯

林口長庚醫院婦產科鄭博仁醫師表示,胎兒在子宮中發育尚未完全,且感官系統分為好多階段,而不同階段也有不同面貌,因此,在小朋友五官都還看不清楚,手腳也尚未發展完全的情況下,能夠有胎內記憶的可能性不高,而目前也沒有能夠證實此說法的學說出現。

一般來說,寶寶在出生後即有聽力,但在子宮中寶寶所聽到的聲音,可能是媽媽腸子的蠕動,亦或者是羊水與寶寶間磨擦所產生,所以,不太可能聽得到外面世界的聲音,且感覺與記憶是非常短暫的東西,當寶寶出生到會講話後,其實是很難記得在媽媽肚子中發生的事情。

胎教要做好 提供好的生長環境最重要

很多人都認為胎教是媽媽聽到什麼或做了什麼,寶寶就會有相同感受或作為,但醫師表示並非如此,所謂的胎教指的是媽媽在懷孕期間,聽輕音樂或是做讓自己開心的事情時,促進良性荷爾蒙的釋放,例如:腦內啡等,使得子宮環境受到調整,此間歇性的方式,可以使寶寶日後的生、心理發展更健全。

另外,也有些家長認為,想讓小朋友學什麼,就從媽媽懷孕期間培養起,但就算聽了再多古典音樂,也無法生出一個莫札特,這道理就跟胎內記憶如同虛構是一樣的。

分辨幼兒童言童語 胎內記憶太荒謬

由此可見,網路上流傳著媽媽們的實驗結果,可能只是孩子的童言童語,不要太放在心上,鄭博仁醫師也指出,根據科學角度來看,胎內記憶實在是一項不合邏輯之事,民眾無須太過認真。

資料來源:優活健康網




女子監測血糖值錯誤 施打胰島素險昏迷

Mar 11, 5:00AM

優活健康網特約記者陳詩婷/採訪報導

一名罹患第一型糖尿病的張小姐,每日都會固定時間量血糖,某次發現測出偏高的血糖值,打了胰島素差點昏迷,才發現是血糖機沒有調整編碼而造成血糖值誤判。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糖尿病衛教室吳月珠衛教師表示,以她個人多年衛教經驗看來,病人使用錯誤性以試紙受潮及過期最為常見。


▲ 女子監測血糖值錯誤 施打胰島素險昏迷(圖/優活健康網提供)

操作血糖機 當心7個錯誤行為

因此,吳衛教師整理病人常見的血糖機操作7個錯誤行為,提醒病友們該如何正確使用血糖機,以免一時疏忽而釀成遺憾:

1) 採血及試紙順序搞錯。

2) 血糖機在更換試紙批號時沒有進行調碼。

3) 血糖機沒有定期質控校正。

4) 試紙受潮。

5) 採血前手部清潔不佳。

6) 採血量過多或過少。

7) 採血時過度擠壓。

測量血糖有誤差 試紙是關鍵

吳衛教師特別提醒,臨床上最常見的血糖誤差原因,問題就出在「試紙」身上,她說明,一般試紙保存期限為一年左右,然而,有些試紙包裝的保存性較不完善,一旦開封後,就必須在3個月內使用完畢(大約是一星期測四次的量),否則可能會有受潮的可能,造成血糖值的誤差。

她分享,有些病友沒有固定測量血糖的習慣,導致有些試紙開封後3個月還沒有用完,不少人為了節省試紙繼續使用,不知道試紙已經受潮了,差點釀成大問題;又或者部分患者會將新的試紙,倒入用不完的舊試紙盒裡,造成血糖試紙受潮的可能性,導致試紙開封後無法分辨到期的期限,這些都是常見的錯誤方式。

正確使用血糖機 5點要注意

吳衛教師說,其實正確使用血糖機乃是控制血糖值的重要關鍵,而在使用上又有哪些問題需要特別注意。吳衛教師列出以下5點提供給民眾參考。

1) 注意試紙保持期限。

2) 試紙保存應小心。

3) 採血前應趕血。

4) 血糖機在更換試紙批號時要調碼。

5) 血糖機定期質控校正。

資料來源:優活健康網




甩肉好幫手!馬鈴薯熱量低 4個必吃理由

Mar 11, 3:00AM

優活健康網記者陳承璋/綜合報導

年假已收假約兩個禮拜,掐指計算,逃跑的心,也該收得差不多,脫軌的工作進度,也開始漸入佳境,不過,該減的體重,相信還是有眾多人,仍脂肪纏身,走起路來,贅肉持續超自然震動,至於要如何快速恢復身材,也許馬鈴薯能夠扮演助瘦的關鍵角色!


▲ 甩肉好幫手!馬鈴薯熱量低 4個必吃理由(圖/優活健康網提供)

因為烹調方式使然,馬鈴薯在不少人的眼裡,皆被列入高熱量清單之中,但事實上,馬鈴薯若能擺脫油炸、涼拌沙拉的掌心之中,其實是體重控制的好幫手,且看馬鈴薯有哪些營養價值:

1) 馬鈴薯為全營養食材/一個中等大小的帶皮馬鈴薯不僅可以提供45%每人每日所需維生素C份量,還能補充人體每日建議攝取量18%的鉀元素,是接近全營養的食材。

2) 同樣為主食類,馬鈴薯營養兼備/同樣為主食類的馬鈴薯,營養成分卻比白飯來的高,馬鈴薯有豐富的膳食纖維,且維生素C、維生素B、鉀、鈣、磷、鋅、鐵等礦物質含量也多。

3) 含綠原酸,助身體抗發炎/帶皮馬鈴薯含有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是一種酚類物質,具有抗氧化功能,可緩和細胞發炎的狀況,而肥胖被認為是體內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的結果,因此多補充含有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的食材不但可以增強免疫力,還能協助體重管控。

4) 馬鈴薯熱量低/馬鈴薯熱量其實並不高,以半顆馬鈴薯為例,雖主要成分與白飯相同,都為碳水化合物,不過熱量卻僅僅只有70大卡,相當於四分之一碗白飯左右。

美國伊利諾理工學院食品科學及營養學副教授Britt Burton-Freeman也曾對馬鈴薯進行相關實驗,研究結果顯示,馬鈴薯非但不會增胖,若是以健康的方式烹調,還可成為體重控管的料理,可見馬鈴薯若能好好烹調,也能土中生黃金,減除體重好幾斤!

資料來源:優活健康網




骨鬆知多少? 讓App輕鬆告訴你

Mar 11, 3:00AM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根據國民健康署調查資料顯示,國內50歲以上主動進行骨質密度檢測的民眾比率偏低,女性僅11%,男性更只有1%,顯示民眾對於骨鬆知識普遍不足,因而忽略骨質疏鬆所帶來的影響。為提高國人對於骨質疏鬆的衛教與預防知識,中華民國骨質疏鬆學會推出衛教App「Dr.Bone認識骨鬆」,期望提升民眾對骨鬆的疾病意識,加以降低骨鬆發生率。


▲骨質疏鬆知多少? 讓App輕鬆告訴你(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中華民國骨質疏鬆學會理事長陳芳萍表示,骨鬆好發於停經後婦女與中年男性,初期通常不會有症狀,因此許多人常等到骨折後,才驚覺已罹患骨鬆,除了影響生活品質外,治療也較困難,而一般較易骨折部位為腕骨、脊椎骨及髖骨。依據學會去年調查發現,眾多男女骨折後較不積極治療,只吃止痛藥來緩解疼痛,但是,除了服用止痛藥外,應搭配其他治療方法,才能有效減緩症狀。上述現象正顯示民眾對於骨鬆知識不足;因此,加強民眾衛教是預防及治療骨鬆非常重要的一環。

陳芳萍理事長進一步說明,隨著科技的進步,中老年人使用智慧型手機也越來越普遍,「Dr.Bone認識骨鬆」App專為銀髮族設計,介面操作簡單、方便閱讀,主要內容包括骨鬆相關預防知識、衛教影片等,期望可透過行動裝置,增強國人衛教觀念;此外,App設有服藥時間提醒與醫院搜尋,若有骨鬆問題之民眾,也可迅速找到附近醫院,主動檢測骨密度。

不僅如此,依據全球統計資料顯示,骨鬆患者再次骨折率高達86%,為減少二次、三次骨折發生率,陳芳萍理事長建議,可進行負重類的運動,如走路及有氧運動等,以提升骨強度,而骨鬆患者常伴隨肌肉萎縮等現象,若適時從事抗阻力的運動,更能強健肌肉、增加肌力,避免跌倒。

理事長提醒,骨鬆預防應從小做起,均衡的飲食可加強鈣質的吸收,另外,停經後婦女及有家族史、慢性病的中年男性,應主動進行骨質密度檢測,及早預防及早治療,即能降低骨折的發生率,若有服用骨鬆藥物或曾經骨折的患者,也應定期回診追蹤,就能戰勝骨鬆!

App下載安裝連結:
Android: https://play.google.com/store/apps/details?id=com.innocellence.drbone
Ios:https://itunes.apple.com/tw/app/dr.-bone-ren-shi-gu-song/id916067742?l=zh&mt=8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





If at any time you'd like to stop receiving these messages, just send an email to fulltextrssfeed_com_feeds_feedburner_com_ettoday_health+unsubscribe-cetua=chunhui.pixnet.net@mail.feed2email.net.
To stop all future emails from feed2email.net you can reply to this email with STOP in the subject line. Thanks

ChunHu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