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there!
Here's the latest feed from ETtoday 健康新聞.

Add feeds@feed2email.net to your contact list to make sure you receive all your emails
Make sure to visit feed2email.net to get more feeds sent to your inbox.
To find out which feeds you are subscribed to, or to get further help, just reply to this email.


全身發炎找不到原因 當心恐是腸漏症

Mar 25, 8:00AM

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陳思綺/採訪報導

你經常口臭、腹瀉、疲倦甚至皮膚容易起疹子,但不管怎麼看醫生,卻都不見好轉嗎?當心這可能是腸漏症在作祟!醫師表示,當體內免疫系統出現不速之客時,為了殲滅它們就會開啟免疫機制,進而引發全身性慢性發炎等問題上身。


▲ 全身性慢性發炎,當心腸漏症作祟(圖/優活健康網提供)

腸黏膜破洞 全身各系統問題百出

書田診所家醫科康宏銘醫師表示,一般正常的腸胃道會把平常所吃下肚的食物,分解成胺基酸、肝醣、電解質、微生素等小分子,供給腸黏膜吸收,但「腸漏症」卻會將未分解完的大分子食物,透過受損破洞的腸道黏,滲透進人體,進而啟動體內的免疫機制,引發過敏反應。

一旦腸黏膜破洞時,身體各個器官及系統就會開始出現症狀,包括口臭、腸胃道不適、皮膚過敏、慢性頭痛、易倦怠等,此外,也有人認為慢性中耳炎、自閉症,甚至帕金森氏病等神經系統問題也與這有關,但實際上兩者間的關連性,還仍待研究中。

菌叢分佈、飲食習慣 都是元兇之一

既然如此,到底是什麼原因會造成腸漏症?康宏銘醫師表示,產生的原因有四種,當然首當其衝的絕對與腸胃道菌叢分布撇不了關係,因為好菌和壞菌比例是造成腸漏症的一大關鍵,其次則為飲食習慣,現代人生活忙碌,三餐都在外解決,高油、高糖、多油炸及精緻的食物等,都是造成腸胃道慢性發炎,甚至進一步導致腸漏症的原因,除了上述的兩個因素外,不正常的作息和壓力也是造成腸漏症的元兇之一。

而在治療方面,若能遵行「4R療法」,Remove去除有害物質及改善生活習慣、Reinoculate補充好菌、Replace、補充幫助消化的酵素、Repair提供好的環境,例如果寡糖,讓補充的好菌及酵素等,都可以在其中得以生長,進而達到改善腸漏症及身體的過敏反應。

生活作息是長期之計 好的改變要持之以恆

腸胃道可謂萬病之源,將腸胃功能提升是否會改善身體狀況,康宏銘醫師表示,從自然醫學的角度來說,答案是肯定的,遵循醫師的指示並配合調整生活習慣,能改善腸漏症的症狀,但這是一項長期計畫,改變不能只是一時,否則到頭來也是徒勞無功。

資料來源:優活健康網




B、C肝合併肝硬化 罹癌率高百倍

Mar 25, 7:00AM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

肝癌是台灣常見的癌症,位居男性癌症死亡的第一名、女性的第二名,特別在南台灣地區更是一直高居不下,死亡人數已維持第一位多達30年,雖然近年來,醫界已知B、C型肝炎是肝癌重要的危險因子,尤其是合併肝硬化者,更有高達100倍以上的風險。


▲ B、C肝合併肝硬化,罹癌率高百倍(圖/優活健康網提供)

對此,台南市立醫院肝膽腸胃科牟联瑞醫師表示,對於這些高危險群來說,每年的定期篩檢,成為了能早期發現肝癌的重要關鍵,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將可延長病人的存活率。

定期追蹤發生期與存活率 皆高於未追蹤者

根據台南市立醫院2010年4月至2013年3月所發現的肝癌病人來說,3年內共發現392人,扣除其中非B、C型肝炎及未在本院接受治療者後,共有288名病人,接著再將他們分為有定期追蹤及未定期追蹤兩組,分別為79位及209位,結果發現,有追蹤組的肝癌約有86%為早期,但未定期追蹤組的肝癌只有39%為早期,其餘61%皆為中後期。

反應在存活率上,有追蹤組的病人在追蹤最長達4年時,仍然有超過70%存活,而未定期追蹤組病人,則只有40%仍然存活,而追蹤期間有追蹤組共有22人死亡,平均存活為41.4個月,而未定期追蹤組,共有107人死亡,平均存活僅26.7個月,二者不論在腫瘤的發生期別及存活率,有定期追蹤組皆優於未定期追蹤組。

7成以上的B、C肝帶原者 發現時已都晚期

慢性B型及C型肝炎的感染,是產生肝癌的最高危險因子,目前對於B、C肝的治療已有長足的進步,透過定期的追蹤,可以偵測出早期肝癌,但可惜的仍是目前有超過7成的B、C肝帶原者,沒有接受定期追蹤以致於發現時都是屬於癌症晚期,存活時間自然會大幅的縮短。

對此,牟联瑞醫師呼籲肝癌高危險群者,應定期接受專科醫師之抽血及超音波追蹤,若符合治療條件,應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一方面可改善肝功能,另一方面則可減少肝癌的發生,即使產生肝癌,也能在疾病的早期發現,做治癒性的治療以增加存活率。

資料來源:優活健康網




看不到的毒性!三手菸含數十種致癌物

Mar 25, 6:30AM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

家庭是幼兒長時間生活的環境,若家中有大人吸菸,幼兒就有可能長期暴露在二手菸、三手菸的環境中。而所謂的三手菸,是指菸熄滅後在環境中殘留的污染物,其有毒物質包括氰化氫、丁烷、甲苯、鉛、一氧化碳,甚至還包括具高度放射性的致癌物質釙210等,共有11種高度致癌化合物。


▲ 三手菸是菸熄滅後在環境中殘留的污染物,當心其中含數十種高度致癌化合物(圖/優活健康網提供)

苗栗縣衛生局指出,三手菸,會殘留在衣服上、附著於頭髮、家中的地毯、窗簾、天花板、沙發等傢俱物體的表面,即使菸味散去,這些肉眼看不到的毒性微粒,依舊會存在室內的環境中,即使是關窗、關門、打開電風扇等,也都沒有辦法杜絕這些有毒物質。

有毒微粒難杜絕 恐影響呼吸系統、閱讀能力

而這些有毒微粒,可能會引起嬰幼兒呼吸系統問題,並增加氣喘以及中耳炎風險,長期暴露在充滿三手菸的環境中,也會使孩子的閱讀能力變差。

且衛生局也表示,雖然在公共場所及工作場所實施了禁菸規範,但對於住宅禁菸是沒有法令規定的,因此「家庭環境」是最容易讓家人長期曝露在二手菸及三手菸的地方,現在衛生單位,都有提供門診戒菸、戒菸諮詢等服務,民眾可多加利用。

資料來源:優活健康網




外食族好健康 冷凍調理包輕鬆吃

Mar 25, 1:00AM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近幾年台灣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從餿水油品、瘦肉精、四環素、塑化劑、保水劑、化學香精、染色劑等,到最近的諾羅病毒,使得食品安全充滿危機,層出不窮的食安事件後,喚起民眾對三餐選擇的重視,應運外食族健康需求,少數餐廳推出了冷凍調理包。


▲ 外食族顧健康 冷凍調理包輕鬆吃(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擁有大批網路讀者的網路部落客486先生(陳延昶),開了一家餐廳,他曾經是朝八晚九的上班族,對現代人吃頓安心餐成為奢求的情況心有戚戚焉,於是在2014年開始製作真材實料的冷凍食品,設置標準作業化的中央廚房,以確保冷凍食品品質。當年度銷售量就達到2萬2千多包,廣受外食族歡迎。

486先生推出的調理包,以受歡迎程度排行,第一名是超人氣匈牙利紅酒燉牛肉調理包,第二名是台式紅燒牛腩調理包,第三名是日式咖哩牛腩調理包;486先生表示,充滿異國風情的匈牙利紅酒燉牛肉是採用豐潤的牛腩以常溫醃製,再將醃製的牛肉煎熟,把調味香料及牛肉放入鍋內燉至入味,即完成此道料理,還有溫補的精燉藥膳排骨湯,也是主婦為家中成員補充體力的選擇,每道調理食品,雖然餐廳製作過程相當費時,但民眾回家只需要花10分鐘的加熱時間,就可以享受到熱騰騰的衛生餐點。

張湘寧營養師建議,民眾最好能夠動手在家自己烹飪當然是最安心的選擇,新鮮的食材才能保留最多的營養素;此外,購買食品也應多加注意來源,才可照顧好自己的健康。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




每天2人死於子宮頸癌!無定期做抹片 2成偽陰性恐罹癌

Mar 24, 12:39PM

▲台灣婦癌醫學會理事長屠乃方表示,定期做抹片與HPV DNA檢測可有效防治子宮頸癌。(圖/記者張暐珩攝)

記者張暐珩/台北報導

據統計,子宮頸癌平均每天造成約4人罹癌、2人罹癌死亡,台灣婦癌醫學會理事長屠乃方表示,子宮頸抹片檢查可揪出子宮頸細胞是否癌變,但如果沒有定期做抹片檢查,偽陰性比率約20%,因此建議30歲女性應每年定期篩檢,或自費做HPV DNA檢查,除了大幅降低偽陰性比率外,還能及早治療子宮頸癌。

▲HPV16、18型陽性婦女發展子宮頸癌前病變可能性是HPV陰性婦女的35倍。(圖/記者張暐珩攝)

子宮頸癌發生率和死亡率為我國女性癌症排名第7位,平均每天約有2名女性死於子宮頸癌,屠乃芳強調,子宮頸癌是極少數可透過篩檢來預防的癌症,因此婦女切記要定期做抹片檢查,及早發現罹癌前的「癌前病變」;另外,像是有子宮頸病變、抹片輕度異常、多重性伴侶等高危險群等,可加做人類乳突病毒HPV DNA檢測,了解是否有感染HPV第16、第18型病毒,因為這兩型病毒若經檢測為陽性者,發展成子宮頸癌前病變的風險是陰性者的35倍,若擔心有偽陰性問題,提早檢測也可提早發現致癌病毒並治療。

此外,許多女性以為施打子宮頸癌疫苗,就不必定期篩檢,屠乃方指出,如果施打疫苗前就已經感染HPV,疫苗將無法清除病毒,也無法百分之百預防所有高風險型HPV,因此已施打子宮頸癌疫苗的婦女還是要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




季節交替 注意嬰幼兒呼吸道感染

Mar 24, 12:00PM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

一名36周早產女嬰,在出生15天後,突然出現臉色發黑、活力不佳的情形,緊急送醫檢查,確診為呼吸暫停及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肺炎。收治個案的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小兒科醫師陳麒年指出,女嬰經過插管、呼吸器治療後,已平安出院。她提醒家長,目前面臨季節交替,嬰幼兒容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應更加留意。


▲ 季節交替 留意嬰幼兒呼吸道感染(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陳麒年表示,有多種原因可能造成新生兒呼吸暫停,常發生在極度早產兒,因腦部呼吸控制中樞功能不成熟造成。通常引起早產兒的呼吸暫停病原,多半是細菌或黴菌造成的菌血症;若有低血糖、低體溫、貧血或合併感染問題,抵抗力較低的嬰幼兒更容易出現呼吸暫停,可能危及生命。這位案例中所感染的肺炎,是因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引起,是常見的下呼吸道感染病毒來源。因此,家中成員有咳嗽、流鼻水或發燒,造成明顯呼吸道症狀,應洗手、戴口罩避免傳染。

呼吸道融合病毒好發於每年的2月到4月,或8月到10月間,被感染的嬰幼兒,會出現咳嗽、發燒等症狀。早產兒和先天性心臟病病童,為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的高危險群,感染後常需入住加護病房,或演變成嚴重肺炎,需插管及呼吸器治療。此外,早產兒經RSV感染後,出現呼吸暫停的機率,比足月兒高出5到10倍以上。

因此,針對出生周數小於或等於28周,合併有慢性肺疾病之早產兒,以及嚴重先天性心臟病幼兒,併有血液動力學異常者,可接種呼吸道融合病毒疫苗預防感染;若家長聽到小孩有明顯呼吸雜音及喘鳴聲,可能是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造成的急性細支氣管炎,病情嚴重者,會有食慾下降、呼吸急促、低血氧、呼吸暫停,甚至變成需要插管治療的肺炎。提醒家長,若發現類似症狀,應盡速就醫。

資料來源: healthnews.com.tw/





If at any time you'd like to stop receiving these messages, just send an email to fulltextrssfeed_com_feeds_feedburner_com_ettoday_health+unsubscribe-cetua=chunhui.pixnet.net@mail.feed2email.net.
To stop all future emails from feed2email.net you can reply to this email with STOP in the subject line. Thanks

ChunHu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