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 there!
Here's the latest feed from ETtoday 健康新聞.

Add feeds@feed2email.net to your contact list to make sure you receive all your emails
Make sure to visit feed2email.net to get more feeds sent to your inbox.
To find out which feeds you are subscribed to, or to get further help, just reply to this email.


增進銀髮族健康 快走肌力訓練

Oct 13, 8:01AM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

年齡越大,維持身體健康不二法門就是要多運動;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所建議的運動處方指出,年齡大於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每週運動應累積150分鐘以上的中等強度運動,或是75分鐘的高強度運動,有氧運動每次持續時間應最少持續10分鐘。

▲快走肌力訓練 增進銀髮族健康(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桃園醫院物理治療師陳亮伃表示,六十五歲以上的民眾,每週至少五天進行快走運動,每次要三十分鐘以上,另外兩天加入肌力訓練,肌力訓練進行方式可以運動簡易居家環境進行,如坐站動作、站姿抬腿或是深蹲動作,也可使用寶特瓶來進行上肢的訓練,即可以達到世界衛生組織的運動處方,藉此增進身體健康。

對於活動能力較差的長者,陳亮伃建議,需另外加入每週三次的平衡及預防跌倒運動;針對大肌肉群的肌力訓練,每週至少兩次;若長者的活動能力無法達到活動量,則在可以負荷的範圍內鼓勵多活動。

依據運動自覺量表0 -10分,中等強度運動是指用力程度約為5-6分運動強度,而高強度運動則需達到7-8分;而大肌肉群的肌力訓練則包含了腿部、背部、腹部、胸部及肩膀手臂。治療師陳亮伃提醒,銀髮族在運動前,最好是先詢問醫師,選擇最適合的運動,以確保運動安全。

資料來源: www.healthnews.com.tw/




遠離疾病 從平時生活習慣做起

Oct 13, 6:50AM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

想要預防疾病纏身,其實很簡單!就是平時要懂得養生保健,要有養生治未病的觀念,就能有效預防疾病;高雄市立中醫醫院中醫師許智超指出,尤其傳統中醫,在養生上又分為五不原則,只要朝這方向去進行,就能保障健康。

▲遠離疾病很簡單 從平時生活習慣做起(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但到底是哪五不原則呢?中醫師許智超表示,首先必須避免邪氣侵襲身體,減少出入公共場所的機會,若罹病時,則應盡快就醫治療,避免延誤就醫,且必須做到均衡飲食的原則,減少高熱量、冰品或加工食品,維持身體正常機能。

中醫師許智超進一步說明,養生之道也應避免身心內耗,應保持平穩的情緒,對養生保健較有助益,且應減少毒素累積,讓身體排毒功能可以保持順暢,但若出現失調等現象時,則應盡快就醫檢查較為妥當。

最重要的是,還應避免熬夜,最好在11點前就能入睡,讓身體自然進行肝膽循行的運作;許智超呼籲,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且配合運動,就不用擔心疾病找上門。

資料來源: www.healthnews.com.tw/




鄰國小兒麻痺肆虐 接種疫苗防範

Oct 13, 4:08AM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

依據全球小兒麻痺症根除計畫統計,全球今年截至10月1日累計共7國通報287例小兒麻痺病例,已超過去年總通報數。病例發生國家分別為索馬利亞、奈及利亞、巴基斯坦、肯亞、阿富汗、衣索比亞、南蘇丹;疾管署提醒,民眾前往高風險地區,應提前至國際旅遊醫學門診諮詢並完成疫苗接種,未完成接種的幼兒應避免隨行。

▲鄰國小兒麻痺肆虐 前往當地應接種疫苗(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小兒麻痺症由小兒麻痺病毒所引起,主要經由糞口途徑傳染,感染者在暴露病毒36小時後可在咽喉分泌物中檢測到病毒,72小時後即可透過糞便排放病毒,時間長達3-6週,傳染力極強,且由於超過95%以上的感染者症狀不明顯或無症狀,僅小於1%會出現麻痺症狀。臺灣雖已於2000年由世界衛生組織公告為小兒麻痺根除地區,但國際交流頻繁,極可能發生自國外移入的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WHO)公布,以色列及鄰近地區環境汙水檢體檢出野生株小兒麻痺病毒,已將以色列列為小兒麻痺感染高風險地區。疾管署提醒家長務必按時攜帶幼兒於出生滿2、4、6、18個月及國小一年級時完成5劑小兒麻痺疫苗接種,以預防感染。

台灣自99年3月起幼兒常規接種全面提供白喉、破傷風、非細胞性百日咳、b型嗜血桿菌及不活化小兒麻痺五合一疫苗(DaPT-Hib-IPV),分別於滿2、4、6個月時給予基礎劑接種,並於1歲半時追加一劑,國小一年級入學前再追加一劑減量破傷風白喉非細胞性百日咳及不活化小兒麻痺混合疫苗,以維持足夠免疫力。

資料來源: www.healthnews.com.tw/




自律神經失調 恐是壓力導致

Oct 13, 2:40AM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

現代工商社會,繁忙的工作及緊張的生活,常讓人充滿壓力,以致有不少人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中醫師指出,造成自律神經失調的主要原因來自於壓力,尤其上班族、學生或過於要求完美的人都屬於高危險族群。

▲出現自律神經失調 恐是壓力所致(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中醫師陳寶文指出,當情緒長期停滯在高張力環境,就會使神經亢奮,促使自律神經失調。以傳統中醫而言,自律神經的功能和中醫所說的「肝」較為相近;肝為氣機調暢,這時若有壓力,就會使肝的生理機能出現雜亂,造成氣鬱、氣機阻滯等現象,且傳遞到其他器官。

中醫師陳寶文進一步說明,而氣機阻滯與自律神經失調症狀類似,包括頭暈、口乾、心悸、恐慌等,治療上會針對患者不同的症狀而有所不同,像是患者若屬於肝鬱氣滯,則可透過加味逍遙散加以舒緩。

另外,若為肝火上炎的患者,則以龍膽瀉肝湯治療較為合適;陳寶文醫師提醒,找出壓力的來源,改變生活作息和飲食習慣,且配合適當的運動,才能真正對症下藥,遠離疾病纏身。

資料來源: www.healthnews.com.tw/




定期乳癌篩檢 可降低罹癌風險

Oct 13, 12:12AM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

女性從青春期開始,乳房會受到荷爾蒙的刺激而長大,接著伴隨著月經來臨,也會出現不同的生理變化;台南醫院外科醫師陳瑞玲指出,女性一生當中,多少都會出現程度不一的乳房症狀,包括乳房疼痛、良性的乳房腫瘤等,尤其乳癌占女性癌症十大死因的第一位,應落實乳癌篩檢,將能有效降低罹癌的機率。

▲定期接受乳癌篩檢 可降低罹癌風險(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陳瑞玲醫師表示,乳房是由許多乳腺小葉、乳管、腺泡血管上皮以及脂肪結締組織所組成;女性應每個月應定期自我檢查,三十歲以上女性,能夠至少每年接受一次專科醫師的診察,四十到四十五歲以上婦女應每二年接受乳房攝影。

醫師陳瑞玲進一步說明,婦女乳房檢查包括理學檢查、乳房超音波以及乳房攝影是乳癌篩檢的三大防線,其中乳房攝影更能搶在乳房超音波之前,發現那些較難以發現的乳房癌病變。

另外,陳瑞玲提醒,尤其乳癌家族史、子宮內膜癌病史、未曾生育或未曾哺乳等高危險族群,更不得掉以輕心;及早發現,就能及早接受治療,女性才能守護自己乳房的健康。

資料來源: www.healthnews.com.tw/




男性勃起障礙 9成忌諱就醫

Oct 12, 8:22AM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

根據統計,台灣40歲以上的男性勃起障礙發生率約占25%,但求診的比例卻不到十分之一,;麻豆新樓醫院泌尿科醫師陳秉鴻指出,其實若勇於治療,勃起障礙是能有效被治癒的,千萬不要輕信偏方。

▲男性發生勃起障礙 9成忌諱就醫(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臨床上,1名55歲男性,已結婚30年,且育有兩子,家庭和樂,但卻因近來出現陰莖硬度不足的現象,導致夫妻失和;陳秉鴻醫師說,患者透過藥物治療後,已重振雄風,逐漸好轉。

醫師陳秉鴻進一步說明,男性勃起障礙又分為心因性和器質性兩種,通常心因性是因壓力、自信心不足、性經驗不佳等因素所導致,這時必須了解患者難處,最好邀請性伴侶一起討論,必要時可再合併壯陽藥物治療。

而器質性勃起障礙則多發生於老年人、肥胖者等,導致因素包括荷爾蒙性、神經性、血管性或糖尿病和藥物所導致;陳秉鴻醫師提醒,通常可透過補充荷爾蒙和減重改善,因此只要勇敢且積極的接受治療,就能避免不必要的擔憂。

資料來源: www.healthnews.com.tw/





If at any time you'd like to stop receiving these messages, just send an email to fulltextrssfeed_com_feeds_feedburner_com_ettoday_health+unsubscribe-cetua=chunhui.pixnet.net@mail.feed2email.net.
To stop all future emails from feed2email.net you can reply to this email with STOP in the subject line. Thanks

ChunHu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